大家好。我是好玩的大胜。
在准备讨论这个问题时,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这个问题真心不好说。可以这样讲,一百个人会有几百甚至上千的观点。对于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类问题,压力着实不小。
说在前面的话:此问题仅作为个人观点探讨,部分观点若看官不能接受,勿喷哦。
01
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除少数情况外,价格通常会围绕价值波动,供需关系影响着价值。
公司每月给我们的工资,原因是我们工作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公司在我们身上有利可图,不管这种价值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或者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公司都给我们做出了一个衡量标准:每月公司发的工资的多少。
我们创造的价值大,公司给我们的工资会高些。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愿意支付给我们的工资就是我们目前的价格。我们所在岗位的供需关系影响着我们的工资的多少。
认同的,请接着往下看。。。
02
大家都知道,1996年开始国家不包分配正式施行,在1998年后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在这之前,大学生工作国家一律派遣。那时候考了大学也就等于获得了工作敲门砖。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国家对人才需求量大,而供给量不足。
需求量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稍微上规模的公司一般仅设立一个总经理,顺带几个分管不同部门的副总。这些岗位公司不会多设立,需求量非常小。而再往下到各部门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各科室岗位负责人需求量逐渐扩增。需求量的扩大,岗位稀缺性相对递减。
人的稀缺性是不是由供给量影响的呢?量肯定是一方面,但这方面我们个人无法控制。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的中国,人的稀缺性更多要从人自身所包含的稀缺性属性方面去衡量。这方面我们个人可控制,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03
那么,稀缺性的属性包含哪些方面呢?
稀缺性是由能力、专业性和资源决定的。什么意思?一个人掌握了更多的技巧,拥有足够多的经验,同时具有专业的知识(行业知识/产品知识等)和人脉,那么这个人就具有稀缺性。
先说能力。能力这个词是我们提到最多的,要准确给它下个定义,难度很大。如果非得给个定义。个人理解是:能力是技巧与经验的结合。你掌握的技巧、经验越多,能力则越强。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都是一样。
再谈谈专业。专业这个问题难度更大。词典上对“专业”解释是:(1) 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2) 专门的学问。(3) 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4) 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分。(5) 是指对一种物质了解的非常透彻的程度。晕了,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个人理解是:我懂的别人不知道,这就是专业。
最后说说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指的是我们所掌握的人脉。说到人脉谁都不陌生。每个人都可以洋洋洒洒的说出我认识谁谁,认识多少人。但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能称得上是你的人脉呢?明白了人脉是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对我们现行的圈子进行属性分析,以便我们衡量花费成本多少以及花费的到底值不值。
什么是人脉呢?人脉是情感大于利益的一群人。情感的深度是由接触的频次决定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去维护情感大于利益的一群人,这些人才可能称作为我们的人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核心朋友圈仅可能有四类人:同事、战友、同学和发小同乡。这四类人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接触,情感大于利益,属于我们自身的人脉资源。
04
说了这么多,职场新人到底如何才能获得高工资?
总结一下:公司每月发给我们的工资是公司给我们目前所值的价钱,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的大小是受需求量与供给量影响的。越稀缺的东西价值越高,公司越可能给出高工资。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稀缺性?重点在三个方面:能力、专业性和人脉。
所以,获得高工资的本质方法是:在岗位不具备稀缺性的情况下,应提升人的稀缺性。即提升我们自身能力(技巧与经验),增加专业性(我懂得别人不懂)和积累属于自己的人脉(资源)。
05
请思考一下,现所从事的工作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以上福利呢?如果能,坚持下去,这些积累在未来都将转化为你的财富。如果从事的工作是人人能干,干几年自身专业性、能力与人脉都难以提升的,那这份工作未来价值何在呢?
从这方面思考,关于某项工作难不难的问题,似乎也有了答案。不难的工作谁都会干,那请问你的价值何处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