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事情安排,那去安排事情——系统化思维提升日常决策

这一篇来盘一盘系统思维,本文将以万维刚的《佛畏系统》为主,结合《系统之美》《第五项修炼》《底层逻辑》《人生算法》等几本书串起来聊聊。

万维刚的这本《佛畏系统》被书名耽误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到底干啥的,给别人推荐的时候至少三个人问过我是不是讲佛学的。其实这本书和佛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书名叫做《系统化思维》《系统性思考》之类的更贴切。书的英文标题——System Thinking in Daily Life ,以及副标题——用系统思维全面提升你的决策力,都比“佛畏系统”四个字来得更直接。作者在序言中讲了书名的来历,出自“凡人畏果,菩萨畏因”,老万自己给续了一句“佛畏系统”,意思就是说用系统化思维来提升生活的赢面。利用系统思维也许会输掉某场战役,但最终要拿下整个战争。

这本《佛畏系统》不是常规的写作出版流程产物,作者是得到的专栏作家,把日更的文章整理输出攒成书。每篇内容之间不是线性强关联的,讲的点有点多且散,内容多了就因单点讲得不透而显得武断。再加上作者直接调用一些其他概念往下延展,如心流、贝叶斯、傅里叶、结构化等,如果没有前置储备的话,陷于文字表层,不容易理解作者的表达。

重复一个个人观点,读书是很主观见仁见智的事情,同一段文字每个人的理解差之千里。好比热恋中听《告白气球》总能勾起美好回忆,失意的时候看见两条狗跑在一起都恨得牙痒痒。任何书或理论,都只是一张残缺不全的地图,可能很多地方标注还是错的,但至少有了这张地图就可以上路了。读书找能够击中自己的点即可,找不到扔掉就好了。

本文不做书本的内容搬运和逐条剖析,下面从5个方面来聊聊个人对作者理念的理解。

一、何为系统和思考些啥

如前述,作为一本讲系统思维的书,压根没有解决基本的技术问题,什么是系统,系统如何运作以及怎么思考系统,全书是建立在假设已知的前提下展开的。为了更清晰地梳理,先从《系统之美》和《第五项修炼》出发,解决这几个前置问题。

· 系统:系统是有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组成、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系统的构成的三种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个子系统,也可以嵌入其他更大的系统中,成为子系统。系统是模块化的,它可以被拆分、重组,受制于可理解、可优化、可颠覆的算法规则下,具有成长性。

· 系统如何运作:系统通过信息反馈,形成的反馈回路对要素间连接关系(存量、流量)的调节,以实现系统功能(或达成目标)。

· 如何思考系统:系统的反馈回路有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两种,处于增强回路中收益和损失都会指数增长,反之处于调节回路中收益和损失会被控制或抑制。依据当前系统的功能和目标,选择放大或收缩某些要素,以最大化系统的功能/目标或降低损失。

著名的忒休斯之船谬论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问题(假设已知,如不了解请自行查阅),虽然每一块甲板要素都被更换过了,从物理结构上来说已经不是原来的船了,但其连接方式和功能并未改变,所以从系统角度来说还是原来那艘船。

概念并不深奥属于比较枯燥的那种,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回到《佛畏系统》,书中讲的职业发展、学习研究、情感人生、数学思维等,构架在人生系统之上来拆解其中某个子系统甚至个体要素,我们如果对某种存量或流量进行优化调节,就可以放大人生系统的成就,也有很大可能啥也不会发生。

如书中职业规划部分讲到的,想要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站在人生这个大系统角度来看,如果组成要素只是上班拿工资,那大概率就只剩想想了……建立不起来“利润”的系统,靠出卖时间和体力实现财务自由本身就是渺茫的小概率事件。杠精不要拿打工皇帝来抬杠,幸存者偏差代表不了大多数人,而且打工皇帝们所拥有的“利润”系统也不是杠精们可理解的。

个人斗胆套着概念做一个“利润”系统,它的要素是资源、收入、时间(恒定的物理层面时间,主观投入的时间可记为资源),连接方式是在可增加收入的方面投入现有资源,目的是获得收益。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可以尝试调节其中的要素,整理/整合让自己拥有更多资源,增加收入来源,拉长收益周期。下面从收入来源这个口子切入,试着让这句苍白、可能某个层面正确的废话稍微丰满一点。除了上班拿工资,增加收入来源的方法比如写内容出书赚稿费、搞发明创作拿版权、拥有某种X因素*¹ 的秘密项目某天一鸣惊人等,增加睡后收入来扩充收入要素。
当然了,一些所谓小兼职也是一种思路,但个人不主张做不可持续且透支机会成本的事情。在成功概率较大的方向持续累计,在时间buff的叠加作用下有一天可能会爆发,当然也有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成年人是世界必须要有概率思维,所有的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时有概率权*²在作用。

现在试着给出一个思考系统的方向,书中讲到的任何一个子系统,我们想要对其进行优化可做的就是调整构成要素的存量/流量、优化连接方式,从而实现放大收益或减少损失。再往前推进一步,先要找出系统的要素和连接方式,结合自己握有的筹码进行思考优化。

二、挖掘细节和关注整体

《佛畏系统》中讨论了诸多系统性问题,其中有的深挖细节(X因素、扮演法、全覆盖读书、小事、初学者等),有的关注整体(人生、逻辑、风险系统等)。现实中也经常听到“细节是魔鬼”“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看起来相悖的言论,可能前一秒被老板说格局太小,下一句就说细节太粗糙……老油条可能会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些说法看起来都挺有道理,现实中到底怎么在大小中周旋呢?

书中作者给了诸多系统模型,其中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的都有,在不过分咬文嚼字的前提下,个人粗略给区分为目标导向的执行类和模糊感知的思想类。当然了,这么粗暴的分法并不精确,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编下面的内容,其实在每一个小篇章中内容都是揉在一起的。

目标导向的执行类,就是那些需要动手、张嘴去实践执行的,甚至是变化不大、按部就班去做的事。书中前三章的职业系统、学习系统、日常生活系统,这些篇章中,作者给出的具体操作细节比较多,比如怎么不做“必须要做的事情”篇章中讲到的余闲、稀缺、管窥*³部分,具体到了怎么分配借来的1000元能够解决眼下的财务困境。

模糊感知的思想类,就是那些闭上眼睛躺在床上可以修炼的,需要不断通观全局、频繁变化的事。书中后五章的情感系统、社会系统、逻辑系统、数学系统、思维系统,这些篇章如章节标题,作者主要观点集中在思考层面讲偏务虚一些的,讲到的细节就比较少。比如在正态和幂律分布部分,作者甚至会告诉你某些时候顶着天花板做的多精致都没啥用,重要的还是要选好赛道,靠跑量来提升优异数。

现在我试着解一下这一段的这个命题:现实中,务虚的部分我们应该要提升格局大处着眼,务实的部分要落实细节小处着手。不同的事情以及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层次,从不同层次看事物,并在各个层次之间转换来调和这些表面矛盾的悖论。一个是你的价值观,另一个是你为实现价值观做的事。例如,你想过健康生活的话,先要在思想层面上全面界定健康生活的理念,行动上落实到每天早餐吃少摄入碳水。

现在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阐述硬币的两面。比如,突然接到领导通知准备一下要去拜访XX企业。新手小社畜接到这个任务一脸蒙逼,除了行程和行政安排外,还要准备啥?给领导拎包还是买咖啡?下面我们把这个任务拆解成两部分,思想务虚部分为搞明白此行的目的、这个事情对于双方意味着什么;执行务实部分为做对应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

搞明白或直接问清楚领导此行的目的和以什么身份拜访,想清楚双方在这次会面当中的立场、谈判筹码等一些非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或list,只能打开格局从大局、立场、形势出发进行思考判断。你是以甲方身份去巡视工作,还是以乙方身份去求合作,自己几斤几两在这个事情中占什么位置,都需要在脑子里进行。而且这些内容是你说与不说/写与不写,在别人看来对结果都没差别的,但想要做好这个任务这又是必不可少的。

完成了思想部分工作,就可以带着你的目的和问题开始执行,挖细节做调研、收集资料及做准备。查询公司创始人、核心团队成员背景以及行事风格,重点要搞清楚即将要见到的是谁,以此准备合适的资料和必要见面礼物;搜索公司的发展历程,近些年发生过什么大事,社会舆论如何,是否需要强调或者规避某些话题;搞清楚公司的主要产品/服务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卖点,能够解决自己或者自己能够给对方解决什么问题;看看这个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团队风格是什么样,属于短期利益就能撬动还是需要长期价值才能驱动的类型。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从公开渠道就能直接copy的,经过调研筛选后结合目标剔除领导已熟知的细节,汇总出来一份备忘录,再配合行政、行程上的安排,这才是真正的有准备。

书中给出思考模型时是假设已知的前提下平铺直叙的,没有进行延展说明,可能会有前后重复甚至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说了这个世界上不缺按部就班充满功利心的小说家,但学习调研部分又笃定地给了按部就班的学习路径;正确和优异型人才部分,说正确型人才有模板但易被替代,优异型人才能成大事但发挥不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切换不同的层次来进行调和,陷于表面咬文嚼字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三、追求极致和够用就好

续着上一话题,思考和执行过程中只要持续挖好像要做的总是没完没了,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够或者好呢?

书中作者讲到著名的NP级邮差问题(又称旅行推销员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论极致和实践差不多的例子。在算法层面,目前除刘慈欣《三体》小说中的“水滴”走出了完美的路线外,现实中UPS的专家们和一群数学家以及AI算法模型都没有达到绝对准确,只是在不断地提高求解率和准确性。邮差问题在现实中的应用还是蛮广泛的,物流配送、邮政服务、城市规划、电路布线、网络通信等诸多涉及路径规划和优化的领域都有涉及。所谓NP难题,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往前挪一小步都需要指数级的投入。
不只是在这本书,讲数学和概率的大多著作中大概率会提到这个经典问题,虽然在学术层面没有100%的最优答案,但现实中可能都不知道邮差问题存在的快递、外卖小哥每天依然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不断优化邮差问题趋近于最优答案就是典型的追求极致,在科学家层面哪怕提升一个百分比就意味着指数级的运算量。但现实中寻找下一个距离最短的点,这就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后验证出的一条简单够用、肯定不坏的实用者方案。

再说一个普适性更强的例子,无论是否管理者都面临过公司费用报销问题(反腐问题同理)。正规流程的公司,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票据、审批、核查的标准财务报销制度,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不少公司的财务制度非常糟糕,要么设置门槛很高,要么审批核查流程非常繁琐,导致员工怨声载道甚至不愿垫付一分钱。大多时候公司花大钱是为了业务战略,花小钱是为了执行效率。
如果公司在报销流程上设置门槛太高,自然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为了省事牺牲效率去慢慢申请经费再做事(何况太多公司的审批效率也很低下);要么公司安排专人死磕核查每一笔开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导致一月省下来千八百,但又得花好几千雇一个人。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合适的做法是在制度层面上,要有明确、清晰、合理的规则(如范围、标准、流程等),执行层面上只要符合大逻辑即可放行。

现在试着给出一个结论,日常做事系统中我们要兼具追求极致和够用就好两种风格,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不必太过抠细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够用就好。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程序的某个功能开发、一场活动的某个细节等等,想要做完美主义往往需要付出指数级的成本(时间、人力、资金)。追求极致的时候,往往ROI会很低下。

逻辑推理和认知层要穿透,但执行和推演过程要适可而止,不必做完美主义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也是有限的。这个临界点也许是利益增长拐点,也许是ROI=1的临界点,总之就是再继续下去就会不划算了。

四、具体的已知和抽象的未知

再续着上一话题,“够用”到底够不够用,如何辨别真的够用还是懒惰的托词呢?这一话题要跳出《佛畏系统》,援引《底层逻辑》和《人生算法》中的理论来串着编。

大多数人天生就会且爱“讲道理”,只是很多人无意识或不愿意承认。大到爹味十足的说教,小到起晚了会说最近太累了。我们的大脑天然就有阿Q精神,有时候还挺不靠谱,总会自动把逻辑修复到自洽状态让自己心安理得或志得意满。明知道明天要早起上班,晚上总会多刷两集剧;明知道信用卡已经有账单了,双十一还是忍不住买新款IPhone……而且会有各种理由,这个破班不值得,生活就是不能亏待自己……

非常喜欢刘润《底层逻辑》中有个法学家、经济学家、商人对错观的理论,社会属性如何定义是前两者的事情,但自己要具备商人对错观。比如,在地铁上有人踩了我一脚,谁的错?我的错。必须先感叹一声,哇哦!类似的问题,以前看到过很多神神叨叨的解读,什么讲佛缘的、说福报的,不给别人贴标签定性,单说在我的认知中这是见过最赞的一种解读!

明明是别人踩了我,为什么是我的错呢?难道我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我可以要求他道歉,但是道歉有什么用呢?而且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费时间吗?假如对面耍无赖吵起来,是不是要花更多时间?可能对方还会反咬一口说“谁让你把脚放这里的……高峰时段地铁人真多被踩一下很正常……怎么这么矫情……嫌挤去打车呀……”如此一来浪费了时间还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合适的做法是,心里默念“我的错,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地挪一下换个地方,因为我的时间比他值钱,浪费同样的时间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再推进一步说一个老喻《人生算法》中的案例,摆在你面前两个按钮,按下红色按钮肯定获得100万,按下蓝色按钮有50%能获得1亿或50%概率啥也没有,如何选择?这个看似上帝掷骰子的游戏,不少人会选择100万落袋为安,老喻给出了好几种商人的解法。你可以2000万把这个蓝色按钮卖给有钱人;你也可以100万卖出对赌机会,如果对方开出1个亿分你一半;你也可以发行2块一张的抽奖彩票1亿张,即便头奖分走1亿,彩票收入远超1亿……无论任何一种方案的收益率都远超落袋为安的100万。

回到题目,这里引出两个问题:具体的利益和抽象的损失(或,具体的损失和抽象的利益)。被人踩了一脚,具体已知的是我鞋脏了、脚疼了且很不爽,未知的是对方会不会道歉,有没有可能升级成一场更大的矛盾浪费更多时间。面对两个按钮,具体已知选择红色按钮拿下100万确实可以改善生活、缓解压力,未知的蓝色按钮虽然收益率远大于100万但可能啥也得不到。很多大佬说过,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上面的例子中,时间的价值和多项的选择就是超出平庸者认知的事情。

人对损失的厌恶要远胜于得到的喜悦,不灌鸡汤,话题点到即止。怎么扩充认知,怎么提升赢面,我没有标准答案。但我可以给出一个检验和修正的方案——贝叶斯(假设已知),接地气一点说,就是积极地复盘。无论是对于过往是否确实够用了,还是眼下该怎么做都可以参考。

《人生算法》中,老喻给出一个“切片人生法”,意思就是说人的一生是有无数个独立不重叠的切片组成。我们要把过去和现在切割开,把过去作为现在的先验已知条件,来修正和检视现在的选择,定期进行切割复盘。涉足全新场景,先收集必要的参考信息,用现有的资源代入测算,拟定一个预期目标,待来日切下来复盘。

关于复盘不多哔哔,只强调一点,复盘是用具体事实、数据进行推演分析,与当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测算未来的可能性而做出现在的判断。如果你的句式是“要是……就好了”,比如“要是10年前买比特币就好了”“要是昨天早点睡今天就不会这么困了”,这不叫复盘,这是后悔或者意淫,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托词。
正确的复盘句式应该是“如果……结果会……那么……”,比如“如果10年前买了比特币能持有到现在,应该会有10000%以上的收益,那么现在我应该要开始长期关注一些小众但具有高潜力的投资机会”“如果昨天晚上少刷两集剧的话,11点就睡了今天就不会这么困,今天开始要给手机设置11点屏幕锁定,强迫自己睡觉”,剩下的交给时间去检验是吹牛逼还是真的在做事情。

同样试着做个结论,过去的投入到底够不够用、现在到底应该怎么选择,用贝叶斯的理念进行切片复盘,只要不是形式主义,结论自然会很明显。用具体的已知,把抽象的未知给逐渐勾勒出来,就有了一步步看清未来的途径。

曾听到一个爸爸给儿子说:我和你张叔叔是同事,这么多年工资是一样的,他儿子在外面租房,我能给你买这个房子是因为我年轻时候花得少。一位老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复盘,摆在儿子面前的绝对不只是一套房子。

五、精确模糊和模糊精确

续着上一话题再推进一步,复盘、测算做到什么程度才够?这一话题回到《佛畏系统》再引入《人生算法》中的一些理念展开。

本书和《人生算法》中都讲到了“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具体内容两位作者在各自的书中写得各有千秋。老喻的《人生算法》中在前后分别续了一句,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分别讲接收信息、认知处理、决策选择、行动执行,内容蛮不错推荐前往阅读。简言之,就是该有的原则一定要有,但别矫情。

对一个事情的认知就是主观上怎么理解这个事情。比如中午在电梯口看到领导出来后都没有看一眼自己直接就走了,小张觉得被领导冷落了,是不是领导对他有意见不愿理他。小王看到后,心想最近工作一切正常也没有招惹领导,估计领导有什么急事或心情不好吧。这就是对同一个事情完全不同的两种认知,会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和状态。

做决策就要依据过去的切片决定当下的行为,只能做非此即彼的取舍,而且不能重来。比如电梯口看到领导没打招呼,小张情绪低落工作战战兢兢地,下午躲着领导不敢直视。小王大大方方地一切如常,下午看到领导的时候主动微笑着打招呼。基于不同认知作出不同决策,直接影响后续的剧情走向。

认知需要在确定已知的条件下进行主观的模糊判断,是一种精确的模糊,通过已知条件推出这么几种可能性;决策要在认知判断的结论下做决定应对不确定的未知,是一种模糊的精确,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性但只能做一个明确的决定。略显拗口,稍微对照理解一下:对面的女孩对自己笑了一下,这个事情是精确的,至于是自己脸上脏了还是对自己有好感,再或者她在对自己身后的人微笑,这个认知过程是模糊的。如果自己单身的话,决定要不要上去搭讪一下的决定是唯一精确的,不存在既去又不去的情况,结果可能会加上好友,也可能被拒绝甚至被鄙视一下。

扯这个话题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下面看一下实践应用。曾经看据说某大厂的一道面试题,问纽约有多少钢琴调音师。
解题思路是先看纽约有多少人口(假设2000万),推算多少个家庭(假定每家平均4口人,有500万个家庭),用家庭拥有钢琴的比例推算有多少钢琴(假设美国家庭钢琴保有率为1%,得出约有5万架钢琴),代入每架钢琴调音频次计算每年总计需要调音次数(假设钢琴每年需要2次调音,总计需10万次),依据每次调音需要的时间,计算一个调音师一年能调多少次(假设每次1小时,加上路程2小时调1架,每天工作8小时调4架,每年工作250天,每人每年能调1000次),最后计算出纽约需要多少调音师(所以得出纽约大概有调音师100人)。

这个解题过程中,认知理解的思路需要清晰明确,至于所需要的精确数据都可以从网络上查询得到。上面代入的数据都是我编的,解题层面完全够用了,实际精确数据并不重要。如果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本末倒置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拿到一堆精确的数值依然意义有限。

现实中除非做学术报告、商业文书等,大多时候并不需要做完美主义者,不必陷入没必要的细节中,只要能够给我们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就足够了。比如看到38*12,大多数人要借助工具缓慢费劲地计算答案,如果四舍五入把38记为40,12记为10,快速得出400多的答案连1秒都用不了。为了做出有效决策,我们要在“差不多够用”的层面上模糊理解大多数事物,就是如题的灰度认知。

结合前面整体和细节段落,依例做一个话题总结,认知本身虽然模糊,但穿透的过程需要精确甚至极致,在认知层面模糊的精确总好过精确的模糊。认知穿透了,决策难度就大幅下降了。

如上是为结合《佛畏系统》和其他一些书,个人的提炼的一些总结。碍于个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前后内容有不连贯顺畅甚至观点表现不一致,差不多意会就好了。

不为教化,也不宣扬什么,洋洋洒洒扯着这么多,借用《人生算法》中一段内容收尾:成功到底靠的是什么?努力,能力,运气,关系?只选一个答案没用,选“以上皆是”也没用。这就像问你汽车的四个轮子哪个重要,说其中之一肯定不对,说四个也非正解。只有当这四个轮子通过一个系统一起工作的时候,车才能开动起来。

与君共勉,祝君好运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系统。


¹见《佛畏系统》一-3X因素,指某个产品或服务,虽然一身毛病不成熟,但总有一些人会购买,说不清是哪一个特点吸引了哪些人,那这个因素称之为X因素。哪怕有98%的人不喜欢, 只要有2%的人能够被X因素吸引,那这个产品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²概率权出自《人生算法》,后文中关于模糊精确也出自该书。

³余闲、稀缺、管窥概念出自《稀缺》,一本经济相关的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