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作业结束,这次是线上课的总结。
一.心态
学习抱有空杯心态,接触思维导图是在2016年3月,两年多时间里在不断学习应用,收获很多,也影响了周围很多朋友。对于思维导图我形成了自己的部分看法,但是听课需要抱有空杯心态,才能接纳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更好的接纳多种观点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区理论,在以往应用上,我并没有刻意的突破,停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没有设置时间目标和量化目标。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做最熟悉的事人不会有太大进步的。必须施加压力,制定目标,走进学习如,挑战恐慌区。从以前看书慢慢做笔记,变成现在计时阅读,定时笔记。以终为始,先定下目标,然后执行。
二.目标
假如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非常喜欢这句广告语。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梦想束之高阁,总是做计划也总是改变它。了解了丽芳老师的成长历程,很受撼动,也是我们的榜样。
先完成再完美,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容易纠结于不完美,于是停下脚步。殊不知,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突破。对于质的要求,我准备从时限,难度,二次优化上着手。
从学习者到使用者再到推广者,我已经在路上。这次更借鉴了很多宝贵的方法与理念,让更多的大人小孩受益,高效从容的工作生活。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图像化,配色,布局。作为推广者,形式的优化也很重要。从内容上,多元化的主题,时限上。
三.应用
从基本素养上可以不断精进笔记的科学记法,提升记忆理解力。
与学科结合上,更贴近实际需求,比如语文,数学,英语,作文,演讲,……
生活中可以用来游戏,绘本,创造
导图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不断体会到好处,而不是“我曾经学过”。
四.复盘
本次课程的复盘形式是以前课程所不具备的,要求绘制导图,文字,语音。三种形式的输出,保证学习效果。记得更牢固更准确。
更进一步印证了学习需要闭环:输入,分析,保持,输出。
有输入,有输出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而把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中,更是教学相长。
思维导图是工具,
帮助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成立了绘读书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书友读书,游戏,分享。从第一期参加的8个人,到昨天刚结束的第四期报名的28人。可以预见未来会更好!
感觉好极了!就这么应用下去!
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孩子,他们耳濡目染,自发的感兴趣。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用导图的形式做亲子互动。
比如,国旗的思维导图。家有一本不受欢迎的书,孩子不爱看。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找相同”的游戏,把结构,颜色相近的国旗挑选出,做成思维导图。
效果就是,小家伙现在能脱口而出各个国家的国旗。是学地理很好的兴趣切入点。
比如,我在阅读《六顶思考帽》时,大儿子跑来让我跟他玩。玩儿什么呢?就玩六顶思考帽吧?
我们把帽子画下来涂色,他自己发明了更多颜色的帽子。于是就出来以下对话,“儿子,假如我们要在晚上走路,需要戴什么颜色的帽子呢?”“黑色!代表小心!”
“妈妈。你对我和弟弟要戴什么帽子呢?”
“粉色吧(孩子发明的),表示爱。”
搭建了桥梁,亲子游戏就这么诞生了。
比如认字啦……
比如听完故事要画个导图。我负责关键词的书写,他负责涂色。然后完成了一起再讲一遍。
故事讲完了就挂在墙上。弟弟还在研究那些五颜六色的图像。
……还有好多好多,思维导图这样一个工具,让生活都变得寓教于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