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怎样启迪如今家庭
王室家庭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伊尹和周公。他们应该是在中国最早提倡家庭教育的人。
(1)伊尹和周公的王室教育
伊尹,夏末商初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家庭教育者。他认为,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培养形成的,王家子弟的家庭教育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
周公,姓姬名旦,谥文公,西周时期人,创立了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 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主张“以教育德”。建立了周王室的家庭教育师、傅、保制度,并根据他的礼乐与敬德保民思想,提出了系统的贵族子弟的家庭教育内容,除了六艺外,还包括“体恤下民 ,力戒贪逸”;勤勉从政,谨言慎行;知人善任,勤于求贤。
(2)孔子提倡“孝悌”为家庭教育核心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主张建立以“孝”为根本,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仁礼”政治道德体系,由此“天下大治”。在孔子看来,不仅子辈孝顺父母“色难”,而且在家教过程中作为父亲对待妻子和小孩的情感,也是很难把握的,“远则怨”,“近则无礼”,“里仁为美”。认为孩子的成长与周围的文化道德环境有关系,所以父母应当注意“居必择邻”,同时对孩子交友也应予以指导,要留心自己的孩子被不三不四的朋友带坏。择友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3)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梁朝金陵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他一生遭遇三次亡国之变,历仕四朝之官,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因此身怀忐忑之虑。 该书上承汉魏六朝以来的“诫子书”“家诫”的遗风,下开唐宋元明清诸朝士大夫之家家训的先河,被称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共7卷20篇,包括《序致》《教子》《治家》《慕贤》《勉学》等篇章。
一是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 也要及早从
幼儿开始,越早越好。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为什么教育子弟应该越早开始越好呢?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还引用了孔子的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思想理论根据。他又引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来作为例证。婴幼时期,一张白纸 ,比较容易接受影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接受塑造的可能性最大,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所以说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
二是爱与教相结合。颜之推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无教而有爱”,一味放纵:“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别人提醒他时还不以为然。这样,孩子就会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不良行为也愈加明显,这时父母才觉察到,开始加以管教。然而已经难以奏效了,反而导致孩子的抵触对抗:“捶挞至死 而无威,愤怒日隆而增怨。”所以颜之推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三是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颜之推主张上自明王圣帝,下至庶人凡子,均须勤奋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因此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因此,除必读儒家的《五经》之外,还应“涉百家之书”,而且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 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 薄技在身”。他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难以应世经务”。
四是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颜之推反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他在《家训》中说:“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他主张学习应当虚心,应与师友切磋。他反对“高谈虚论”,反对“ 悠闲”度日,提倡学习要勤勉努力。
五是注重环境习染 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尚
未定型,而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在观看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围人
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熏渍”“潜移暗化”。因此,邻友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比父
母的作用还大。这就是“必慎交友”的道理。
(4)司马光的《温公家范》
司马光,北宋名臣,著有《资治通鉴》。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指出,“子始生未有知,固举以礼,况于已有知?”他指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如不抓紧家庭中的早期教育,“使之不知尊卑长幼之礼,每致侮詈父母,殴击兄姊,父母不加诃禁,反笑而奖之”。这样就会使孩子“未辨好恶,谓礼当然”,把错 误的当正确的坚持。等他们长大了,“习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复制。于是父疾其子,子恶其父,残忍悖逆,无所不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司马光认为,“此盖父母无深知远虑,不能防微杜渐,溺于小慈,养成其恶敌也。”
“不孝有五:惰其四有,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和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 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危父母,五不孝也。” 提出家人要“和睦相处”;及早施教,“慎在其始”;要树立榜样;要防微杜渐,“弱于小慈,养成其恶 ”;不要“遗之以利”,要“遗之以德”;“俭,德 之共也,侈,恶之犬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 难”等。
(5)曾国藩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一是坚持祖传治家八字之法。“八字”为:考,诚修祭祀祖先;宝,善待亲族邻里;早,每天早起;扫,打扫屋室、院落;书,要多读书,刻苦读书做学问;蔬,要自己种菜;鱼,养鱼;猪,养猪。
二是坚持祖传的教子之法,即“八本、三致祥”。“八本”即: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是提出教子成才的思想,包括教育孩子读书做学问;教育孩子勤劳俭朴,不要懒惰奢华;教育孩子谦恭谨慎,不要有官家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