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枚由迪士尼设计的徽章:一只长着翅膀的小老虎,虽是漫画形象,但张牙舞爪不失其英勇。
再看这些画着鲨鱼的飞机:嗜血大口令人不寒而栗。
徽章上的飞虎与飞机上的鲨鱼,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其实代表了同一支队伍:二战期间援助中国的志愿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飞虎队。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由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创立,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间,飞虎队在中国空军几无力量的时候,为中国人民重新撑起了一片天空,成为阻挡侵略者由空中入侵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而在我们流传以久的抗战故事里,关于美国飞行员如何英勇战斗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有传言说,在整个七个月的战斗中,志愿航空队击落了日军约1500架战机!
1500架!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几乎让人以为,飞虎队员都是天神下凡了。
但据《飞虎队——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1941——1942》一书的作者丹尼尔 福特调查,日本空军在东南亚整个战场上投入的飞机还不足750架,这1500架绝对是大大夸张了之后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这本书初次出版的1991年,自然会受到公众的强烈指责,幸存的飞虎队队员更是极度愤慨,许多人指责福特把良知卖给了日本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情绪慢慢平和了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历史的真相不应封存。这些飞虎队员是普通人,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架上神坛、塑造成无欲无求却有大爱的圣人,而该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有爱有恨、有血有肉、有信仰也会害怕的战士。
走下神坛的英雄,并不会因此而遭到唾弃,历史真相的还原,并不会有损于他们的形象,却会让他们的英雄气质更加明白无误。
经过更加仔细的查证与修改之后,《飞虎队》一书再次出版,后经由后浪出版集团于2017年8月在国内发行,这一版本,加入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以及许多珍贵的图片,使这本书全面地呈现了当年的历史真相,丰满而且细致。而作者丹尼尔 福特,一名美军退役的老兵、一个越战期间的战地记者、一个毕生力至于研究20世纪战争的学者,他的这些身份也使这些资料变得尤为可信起来。
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如何的呢?
一、他们都是普通人
1937年,准备退役的陈纳德接受了毛邦初的邀请,开始了对中国空军为期三个月的考察,每个月可获1000美元,这是一名现役少校工资的三倍。6月,他开始了和中国第一家庭(蒋介石一家)长达一生的联系。
1941年8月,经历漫长而繁复的文书工作、陈纳德想尽办法从美国的莱特飞机制造公司给英国的订单上,争取来100架飞机,又获取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同意,允许一些美国飞行员退役,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一支志愿航空队,他们乔装成各种身份来到了中国。
8月1日,蒋介石签署第5987号令,美国志愿航空队正式成立。12月,飞虎队正式投入战斗。
但这些飞行员们,并不是因为单纯的热情、以及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才来的。
他们每个月能得到600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年收入144000美元的水平,更别提他们还每击落一架飞机,还都有奖金了。并且认为和日军的战场比和德军的要安全得多,也是他们愿意来的一大原因。(当然,后来他们就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据一位军械师查克 贝斯登回忆说:“有人说我们是出于爱国主义才加入的,我敢肯定有这种因素……但真相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喜欢冒险的毛头小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挣大钱和旅游的好机会。”
而在后期的战斗中,他们也曾和英国皇家空军商量好,皇家空军把击敌数“卖”给飞虎队,好到中国政府那里去换取奖金。更是在有意无意间夸张了自己的荣耀。
二、但真相并无损于他们的英勇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当圣人,当然也不能这样要求那些年仅20岁的战士们。
在一个欧洲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把日本人打中国人,看成是“黄种人之间的热闹”的年代,这些年轻人因何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来了、并留下了、并为保护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是永远值得人们铭记的。
飞虎队总指挥官陈纳德,曾在1938年突袭时,不但不躲,反而站在空旷地研究日军战术,在此积累的经验,使中国空军袭击日军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飞行员在后期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只有当敌人的子弹向我射来时,我才后悔”。
而从日军的角度来看,这更是他们在亚洲战场上头一次感到挫败。
这是一群会害怕、会抱怨、会打架、也贪钱的年轻人。但他们战战兢兢地、坐在严重受损或老化的飞机里,同日军战斗了整整七个月。
正如比塞尔将军后来所写:“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杰出勇气和惊人胆量,以及他们那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在整个美国国内激起了巨大的自豪感。”
1、首战告捷
1941年12月,飞虎队开始正式投入战斗。整个队伍共分为三支中队:亚当和夏娃、熊猫、地狱天使。在日军袭击珍珠港后,志愿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最终决定“地狱天使”中队留守缅甸敏加拉洞机场(即仰光国际机场),剩下两支中队撤回昆明。
12日,在第一场与日军的较量中,熊猫中队损失一架飞机,无伤亡。日军则损失四架飞机。
这是昆明在遭受了持续了一年多的轰炸之后,首次扳回一局,昆明人民涌向机场,欢天喜地地向志愿军表示感谢。乔 罗斯伯特回忆说:“市长领着成千上万的群众走来,每个人都带着一些礼物……”
而在仰光,志愿者在23和25日的战斗中,也取得大捷,特别是23日的战斗中,飞虎队击落对方5架重型轰炸机,使对方损失30名飞行人员,占日军第62中队的约三分之一军力,但自己只损失了两架飞机。
由此,飞虎队的名头一炮打响。
2、无穷无尽的红色
飞虎队原本以为,主战场会在昆明,但事实上,昆明成了大后方,在地狱天使中队精疲力竭之后,熊猫中队、亚当和夏娃中队接连来到仰光进行支援。他们与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这是当时一段时间内的作战记录:
1月4日,日军轰炸仰光。
1月4日夜起,持续约一周时间内,日军每夜轰炸。
1月7日,熊猫中队对日军进行拦截。
1月8日起,熊猫中队开始轰炸日军在泰国的机场。
……
涂抹着日本国旗的敌机越来越多、仿佛无穷无尽,3月21日,日本甚至派出了151架飞机攻击马圭(缅甸城市),但志愿者们一直坚持战斗,哪怕他们的人员不断损失、哪怕说好的支援一直没到,哪怕他们也在抱怨,总让他们去干轰炸这种“脏活儿”。
而在他们于4月份不得不撤回昆明之前,他们还有一个一直持续着的任务:保护滇缅公路。
这是一条连接仰光与重庆的长达2000英里的交通要道,仰光的码头源源不断把租借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这条动脉输往中国。日军一直致力于摧毁这条交通要道,而志愿者们,就一直巡察着、保护着这条公路,并为此而不懈战斗。
3、阻敌怒江
1942年5月,一支被称为“精英红龙师”的日军部队向怒江进发,这是日军缅甸战役后肃清残敌的敌动。在陈纳德看来,这是一支刺向昆明的长矛,如果昆明沦陷,中国就可以出局了。
在这种情况下,5月6日起,志愿航空队和中国空军行动起来,与这支“精英”部队开始战斗。
为了更好地攻击,志愿者们不得不穿越两侧陡峭的崖壁,稍有闪失就会遭遇生命危险,而他们的飞机,并不那么适合这种情况。
他们战斗着、飞到前线去散发传单、同时还轰炸,这种曾引起志愿者严重抗议的“脏活儿”,他们也已经非常习惯了。为此,他们曾威胁说要辞职——但当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只能以逃兵身份回国后,他们退缩了。
显然谁也不愿意当懦夫。
在阻敌怒江的战役中,熊猫中队的多诺万遗物中,发现了这样一封家书:“亲爱的爸妈,请你们不要因为我的死而太过伤心,虽然我在战争中的角色非常渺小,而且让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我坦然接受。对我来说,生命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离别时,我不会感到过于忧伤,我希望你们也不要这样……”
三、飞虎队的功绩将永留史册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正式解散进行改编。多数飞虎队员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但因为对陈纳德的尊重,多数人决定再服役两周,以方便美国陆军的飞行员接手。
而就在7月4日这一天,飞虎队员也依然战斗在最前线。
在1941年夏、秋两季,共有109名飞行员和飞行教官乘船来到亚洲,其中36人在二战结束前牺牲或被俘。当初所说的,“加入志愿航空队有益身心健康”显然不是事实。但与日军相比,他们的飞机损耗比约为1:2,人员伤亡约为1:12。这是很大的战绩了。
陆军接手后,回到美国的志愿者们大部分回归了现役,其中一部分后来又回到中国,继续在陈纳德手下,在中国为反抗侵略者而战斗。没有回归的,也多半进入了战争相关的部门,以新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值得特别提出的,还有当初在飞虎队工作的一些地勤人员,他们中有一些后来接受了飞行训练,成为了飞行员,有的还成为著名的战争英雄。
而陈纳德本人,则在中国一直呆到了1945年8月,目睹了抗战的整个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飞虎队员们开始每年聚会,他们在美国声名卓著,而他们口中的故事,也越来越夸张、掺杂了越来越多吹牛的成分。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骗子、也没人能否认他们的功劳。
这也正是《飞虎队——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1941——1942》这本书所想要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回归历史的真相,但英雄永远都是英雄。
事实上,一个会害怕、会愤怒、战战兢兢地在老化的飞机里作战的英雄,比一个永远都大无畏的英雄要可信得多了。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和缺点证明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人,用自己明明可以离去、却还坚定留下来的选择,证明了自己是个热忱、坚定、有信仰的战士。
这样走下神坛的英雄,才更真实得可爱可敬,才是真正活生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