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篇复旦大学学生写的文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标题叫做《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或者,也不能这么说》,一下子触动了两拨大学生,一波是985,211中的焦虑者,一波是调侃连评论中清北复交学生都如此焦虑自己该怎么活的自嘲者。面临毕业的22岁大学生,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充满无限可能,背后却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无力与烦恼。
我们的确是无力的,从简单的学习考试中转向需要各类综合素质的工作,从头到脚都觉得无力。一方面是没有头绪,缺乏经验;再有是部分同学完全不知道自己大学到底学了什么,好像四年就这么过来,似乎什么都没经历过,甚至自身还退化了一些,仿佛冬眠过后刚刚苏醒的蛇,硬邦邦的,还只能做根棍使,回不到高中的所谓智商巅峰脑子麻利的状态。
周围仿佛永远不缺优秀的人,他们保研到清北复交,他们拿到了500强offer。再退一步,他们家里给买了三环内的房,而我连职业生涯都还没开始。时间一长,也开始怀念舒适的感觉,要不要回到那个我能轻松出众的故乡?要不要随波逐流考个研或者公务员再缓缓?就这样,考研报名挤爆了,当中并不全是对学术研究充满兴趣的人;公务员热门岗位的报考人数也爆了,当中发自内心想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也为数不多。可仔细想想,自己的确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想有条和大学接上的路,不失学,不啃老,走一步算一步。
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当各个高中,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佼佼者到了985,211,仍然会在数不尽的优秀者中自卑:她好漂亮,他学术好棒,他英语好棒,他们都好棒。每每看到,尤其在大四关头,回首大学三年,只想问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不问还好,一问更是给自己的焦虑添砖加瓦,建出恢宏的紧张大楼,配合等不到的offer做不完的真题,压得自己夜夜失眠神经焦虑。我们惧怕未知,惧怕突然,灌再多的鸡汤,却又实践不好一句简单的“做好手头的事”。
而这样的恐惧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担忧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曾经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来到同一个平台,四年时间,却又都乱了个序。越成长越知道,社会不像学校,一块小天地笼统的排个名。成功有多种方法,大家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精彩,有如意的,有失意的。可当曾经的佼佼者排名比高中降了两位数,心里开始彻底不把自己当个优秀者看,无力感与日俱增,似乎也就这样过下去了。
你是不是以为我会接着写篇鸡汤?
不。我只想陈述现状。
因为我也一样无解,在焦虑与迷茫中挣扎着,时而平静时而慌乱,给自己定下大大小小的目标,接受着尽力了却又差强人意的结果。
唯一支撑我的是:我知道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
你呢?你怎么样?
曾经的梦,努力的方向,都看到希望了吗?
一一咪,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插画:黄雷蕾,转载自求是设计会,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