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旺的背后
转眼来到二月下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跳槽旺季”了。无论是职场老司机还是刚毕业的小白,都期待着在新的岗位伸展身手,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各用人单位也纷纷挂起招牌,招揽人才。一时供需两旺,好不热闹。
但是看似热闹非凡的招聘会,面试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企业和求职者之间,互相都没有找到契合点。往往是公司这边过完年一半人辞职,正常运营出现状况;求职者那边找不到工作,闲置了劳动力。这样的情况,在二三线城市非常之多。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为何又会出现企业和求职者两难的境地呢?说到底还是职业高速发展,企业与雇员之间存在了鸿沟。
企业认为应聘者想要: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
应聘者则认为企业想要:任劳任怨,无偿加班还要忠诚不二的员工。
那在2017年的新趋势,应当如何去面对?
职业发展新趋势
以前一说到工作,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稳定。但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作的定义其实已经悄然改变。例如这几年火速发展的:新媒体、O2O、直播、共享经济等,在2010年之前从未耳闻。面对这么多新的就业机会,职场人士对工作又有哪些期待呢?
1、时间自由
现在上班跟过去不同的一点是:支持弹性上班,传统的朝九晚六正在逐渐被新一代人类所摈弃。根据拉勾2016年报告显示,“弹性工作制”的看重程度已经超过“五险一金”,这说明了现在的职场人更看中时间自由和身体健康。
同时,灵活的上班时间也更利于个人安排工作和生活。其实工作过的人知道,一天8小时上班,真正全情投入的时间可能只有4到6个小时,剩下的碎片时间是在喝水、聊天和玩手机中度过。不如自己安排时间,保持更高效率呢?
2、发展前景
如果你问10个应聘者,为什么想跳槽?会有8个回答你:原来的工作(公司)看不到前途,没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说,稳定对于如今的求职者,已经不再重要,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王道。晋升加薪接大项目,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三种机会。
特别是对于高校毕业生,工作有没有挑战性也是他们选择的原因。那种流程简单、性质单一的工作,他们往往不屑一顾。
3、自由职业者
斜杠青年,是过去一年火爆的名词。即一个人以多种身份在不同领域进行跨界,利用自身能力整合资源的人。有做线下培训的插画师,有做设计的英语老师,还有做程序员的摄影师,他们中有两个以上可识别的身份,而且还能变现成现金流。正因此,无数牛人借助网络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一来自由职业者纷纷出现,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公司(平台)合作,实现财务自由,还不用受制于公司的条条框框。这对于90后来说,绝对是不小的诱惑。
对于企业来说,新趋势下管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1、一切以结果判定
无论是国企事业单位还是私企,如今的工作看结果。做得好不好,是以业绩考核为指标。分工精细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能,但工作内容却又不确定,并且不断迭代。一切以最终交付结果为准。
2、外包经济
外包经济也是企业的一种用工手段,将项目中一些可以外包的内容,如策划、设计、运营等外包给专业的兼职人员或团队负责,比长期管理一个自建团队要轻松得多。
3、教练式管理
员工关怀和培训辅导在很多公司越来越被重视,现在大部分年轻的职场人缺乏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方面的能力。像教练一样使员工保持积极情绪,驱动前进是未来管理的趋势。
优雅地突破瓶颈
望着招聘会上各种各样的用人单位,你是不是有种茫然四顾的感觉?怎样才能让自己跟心仪的单位挂上钩呢?笔者在这里分享下一些个人见解。
1、能力产品化
笔者有个同学是学美术出道的,这两年收入唰唰往上蹿。原因在于,这位哥们平时喜欢画插画,画完了就挂到论坛去分享。时间一久本地有个画家组织找上他,邀请他加入,那个时候他刚毕业不久准备找工作,就被推荐到一家公司去做设计,工资2.5k。
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他觉得每天单纯做海报什么的太无趣了。就每天画着一些pop漫画,并配上一些很贱的文字,放到朋友圈吐槽。八个月后,另外一家做新媒体运营的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跳槽去做内容运营的插画师,负责构思内容。底薪4.5k+业绩奖金,还有五险一金。
在这个公司做了一年多,他晋升为部门经理,负责大方向的内容策划。他开始每周策划一个专题,从情感、工作到历史、娱乐各个方面,而且他画得漫画人物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阅读量和转载量节节攀升,如今他的月收入超过一万。
他总结了自己的获胜因素:把能力变成产品化。把自己的绘画能力变成一幅幅的作品,呈现在别人面前。任何事情,别人只看重结果,而且如果结果还能超出别人的预期,那么别人就会记住你,机会就随之而来了。
在很多职场人身上,这一点其实很欠缺。大多数人不是没能力,而是没办法把能力呈现出来,就像很多简历上能力这一栏,填得五花八门,却没有拿出成品,这就是缺少能力产品化的思维。
2、U盘型人才
U盘形人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即插即用。你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多数求职者,还处在用自己的时间换报酬的阶段,这个阶段里单位的要求就是能做事,会做事。你能够完成什么事情,决定了你的价值。
同样是前台工作,A整天刷微博、淘宝、朋友圈,抱怨没事干;B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积极向其他部门的同事学习。三个月后B进入了公司的核心部门,而A则被比她更年轻的C挤失业了。
如果不想被轻易替代,那就培养自己成为U盘型人才吧。
3、用结果说话
做事情是一个过程,最后的目的才是结果。想跟单位谈条件,想获得弹性上班时间和更高待遇,就必须用结果去谈判,一个好的结果胜过一百句描述。
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看教程和干货呢?就是包含了结果,让你get到某些技能或者概念。同样领导看事情也是看结果,无论过程多么困难、复杂,最后只要目的达到,一切皆大欢喜。反之,就是付诸东流。同样是汇报事情,有的人说了一大堆过程,领导还是不清楚他在说什么。而有的人直接说结果,领导就明白了。拥有结果化思维,会让领导更看重你。
4、投资自己,链接组织
大家可以发现,现在工作的性质跟以前相比,变化很大,每个岗位要求是越来越高。就拿人力资源来说吧,以前就是登记考勤,组织会议,面试人员等,现在还要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处理,如果没有真正接受过学习,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
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开始在工作之余,投入更多精力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求在职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除此以外,利用互联网社群发展的趋势,加入更多群体和平台,将自己的个性化和优势传播出去,形成链接,也是一个大趋势。除了两点一线的工作——家庭之外,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局限于此,纷纷走出围墙,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实现人生的不同意义。
不确定的时代,积极探索
领英《2016年中国人才趋势报告》显示,95%的中国职场人士对新的工作机会感兴趣。而在每年的3、4月份,跳槽的比例将近5成,特别是年轻职场人。因为经济压力不大,依靠自我感受和兴趣选择就业机会更多,当然高流动性也代表着躁动、跟随。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速度越快越要冷静。在感兴趣的领域或岗位,先做探索,感觉有机会再动,避免无意义地蠢动,浪费时间精力。
总结下,跳槽之前,先将自己的能力产品化,成为U盘形人才,培养结果化思维,最后主动链接组织,这样面对就业新趋势,你也能玩得转。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