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也走进电影院看了《芳华》,而且是一家三口一同去看的。之前内子问我:带儿子去看合适吗?他能理解吗?我说没事,也让他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故事吧!这也是历史。
最近有关《芳华》的影评或观后感充斥网络,一部电影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引发那么多关于时代、人性、善良、爱情等话题的讨论,无疑是很成功的,可能它触及到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不可否认,影片中有多个桥段也让我热泪盈眶。特别是“触摸事件”发生后,“活雷锋”刘峰被逐出文工团,一个平时热心帮助他人,有求必应,连猪跑出圈都想起找他来帮忙追的人,一旦有了一点点“污点”,强加的“污点”,便被众人无情地抛弃,连平时受他帮助的人都没有一个来相送,唯恐受了牵连似的。只有何小萍,这个平时总被人欺负的何小萍,带着义愤,带着温情,独自来送别战友。她那故意高声的一喊,可以说是对那个畸形时代的抗争和对人情凉薄的蔑视。没错,一个不被善待的人,往往最能发现善良的本质。当多年以后,久别重逢的二人坐在小站的长椅上,刘峰用仅有的一只手抱住何小萍,而何小萍顺势靠在刘峰肩头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两个善良灵魂的温柔以待,而那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呢?
时代变迁,芳华已逝,当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的人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旅途,演绎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为特别善良之人相对落魄的处境感到一丝悲凉。比如刘峰,那么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似乎结局不应该是那样,可事实偏偏是那样了。难道是善良有错吗?不,我想影片要给予我们的绝不是对于善良的怀疑。没错,自私一点,圆滑一点,心眼多一点,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诸多实际的好处,然而这可以成为我们抛弃善良的理由吗?刘峰和何小萍最终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他俩或许没有别人那样光鲜,但我想,他们的内心必定会平静而满足。而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就是那样一份内心的安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