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人的尊严和祖宗无关——从造纸术到地动仪

人的尊严和祖宗无关——从造纸术到地动仪

鲁迅的《阿Q正传》里,擅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总被别人欺负,他打不过别人,就在心里愤愤地想:“呸,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的祖上比你阔多了!”

鲁迅讽刺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那时有的中国人见到西方文明非常强大,他们不去反省自己的不足,而是大谈中国古代的文明曾经多么发达,“我的祖上比你阔多了”。借用祖上的功绩来证明自己也很了不起,因此沾沾自喜。

这种思潮一直没有消失。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有些成就尚有争议。

先说造纸术。

我们都听说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之所以这四个发明最有名,是因为它们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历史会大不一样。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西方的民主和科学都依赖于此。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打下了基础。火药的重要性更不用说,是军事进入火器时代的关键发明。

然而,“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术外,其余三个都有一些争议。争议的不是中国人有没有发明它们,而是中国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有些学者认为,除造纸术外的其余三大发明即便没有中国,其他文明也能自己发展出来。这三大发明我们后面再说,这里只说造纸术。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是唯一没有争议的。中国的造纸术的确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们一提到蔡伦,都知道他和造纸有关。其实他有一个更厉害的身份:他是一位把持朝政的大宦官。

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们知道,东汉末年有个宦官集团“十常侍”,指的是十位身份为“中常侍”的宦官,他们把持朝政,特别的坏。这个蔡伦,他的官职就是“中常侍”,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另一位“中常侍”一起处置国家大事。东汉宦官专政,风气是从蔡伦开始的。

蔡伦是位善于舞弄权术的人,他很会见风使舵,攀交权贵,经历了多次宫廷政变皆不减权势,甚至还把无辜的嫔妃陷害致死。

蔡伦是在邓太后逐渐掌权时研究的造纸术。史书又说,这位邓太后特别喜欢笔墨,再考虑到蔡伦圆滑的政治性格,不难推测,蔡伦研究造纸术的目的是为了讨邓太后的欢心,换自己的前程而已。

这就是历史书很有意思的地方。假如按照阶级史观来分析,那蔡伦肯定是个大坏蛋: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陷害无辜的政治流氓、把持朝政的卑鄙宦官啊!可是另一方面,蔡伦又是发明造纸技术的重要角色,别说对中国历史了,对世界历史都有很大的贡献。所以他在大多史书上成了正面角色。但我不是要批评作为发明家的蔡伦,虽然他研究造纸术的动机是攀交权贵,但并不会让他的研究成果失色。其实历史上有相当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动机都是为了功名利禄。正是这强大的自私自利之心,才激励了无数天才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人类文明的福祉中。假如不允许发明家们有私心,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灿烂的文化。

蔡伦不是纸张的发明者,而是改良者。在蔡伦之前,中国人已经会制造纸张了,但是技术还不成熟。蔡伦对造纸技术进行了重要的改进,提高了纸张的品质。蔡伦还研制出了用楮(chǔ)树皮制造纸张的技术。这种纸叫作“楮皮纸”,楮皮纸的质量更高,后来非常流行。宋代发行的纸币,就是用楮皮纸制造的。

其实,蔡伦改进后的纸张仍旧不够实用。在汉代,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还是绢帛和简牍。在蔡伦之后,造纸技术继续发展,性价比不断提高,到了东晋末年纸张才彻底代替了简牍。从此以后,除非是特殊的仪式需要,中国人书写文字都采用纸张,读书写字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在前面讲文字的出现的时候我们说过,信息的传播成本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每一次信息传播成本的降低,都对应着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

纸张出现的意义就在于大规模地降低了信息的记录、传播成本。前面说过,因为简牍的出现,大规模的读书写字才成为现实,才会有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才允许秦帝国建立庞大的官僚系统。但是对于贫民百姓来说,简牍还是不够便宜。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太重,储存、运输都很麻烦。比如你现在读的这本书,拿在手里不算沉,如果写在简牍上的话就恐怖了,大概要有几十公斤的重量。这是什么概念呢?你不妨去厨房一趟,中等大小的米袋子是五公斤,你拎一拎,再想象一下四五个米袋子的重量是什么感觉。仅仅是这么一本小书,一个人搬都搬不动,何况还要摆满一个书架。再看一眼你的书包,是不是也有“学富五车”的感觉呢?

在简牍时代,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否则家中很少能藏书。穷苦一点儿的百姓根本读不到书。虽然秦朝以后政治上的贵族被消灭了,但是因为经济原因,读书仍旧是豪门的特权。因此在汉代到隋初的这段时期里,当官的基本都出身于豪门望族。

只有等纸张慢慢普及,读书成本大幅度降低以后,普通人读书才成为可能。后面我们会讲到,到了隋朝的时候,中国开始采取科举制度,允许普通百姓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科举制度打破了大家族垄断的政治权力,让中国进入了读书人执掌朝政的新时代。

科举制度得以实现,和纸张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前面还说过,庞大的官僚系统需要大量的文件往来,有很多文字要远距离运输。轻便的纸张降低了文件往来的成本,使得之后的政权能够建立更为复杂、高效的官僚系统,为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纸张的普及也改变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在简牍时代,文字经常写在窄窄的竹条或者木条上,受到面积的限制,书写者没有发挥的空间。使用纸张后,各种字体都可以随意书写,因此出现了书法艺术。绘画更得益于纸张,只有使用廉价的纸张,画家才能大量练习绘画,中国的绘画艺术因为纸张的普及才得以繁荣。

相比造纸术,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影响力要小一些。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大致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数学是生活离不开的工具。我们存点钱、买些东西,都离不开数学。商人计算价格,匠人规划设计,也离不开数学。

更深的一层意义是,数学是哲学思辨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涉及到一些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比如,数学规则每一个人都接受,可是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并不存在于大自然的某个具体的物体上。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数学是超越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质存在?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就认为,万物的本质是数字。再比如,数学非常重视逻辑思维,一个重视数学的社会也会尊重逻辑,企图用逻辑和理性来解释世界。这是产生科学的先决条件之一。

可惜的是,中国古人对数学的理解基本上只限于第一层意义,古人只把数学当作日常生活的工具,所以才叫《九章算术》。与“术”对应的是“道”。“道”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哲学级别的大道理,比如“大道”“道理”和《道德经》。“术”的级别就低了一些,指的是一种具体的本领,比如“技术”“法术”“医术”等。《九章算术》中的“术”的意思是说,这本书讲的不是什么定国安邦的大道理,也不是深不可测的哲学思辨,仅仅是一本实用的技术指导书,定位就相当于今天的《拖拉机维修指南》。《九章算术》里没有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玄乎又玄的大道理,收录的都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数学应用题。比如田地怎么丈量啊,赋税怎么计算啊之类的。

我们今天重视科学、重视数学,所以《九章算术》才从那么多的古书中被单单拎出来,被我们得知。但是在古代,中国人不重视数学,不重视“术”,数学被当成一种低级的本领,商人、工匠和小吏为了日常工作需要学一学,大学者是不屑于埋头其中的。

对理科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遗憾。

现在再说说两个有争议的成就。先说中医,后说地动仪。因为中医比地动仪靠谱一些。

对于中医,今天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一种落后的巫术,早该被现代医学淘汰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中国哲学的伟大成就,不能用西方科学的思路要求中医,中医甚至比西医还了不起。

这两种看法都有点偏颇。

一方面,中医并不是巫术,它不是古人臆想的结果,而是古代医学家在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因为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因此中医得出了很多有用的结论,有很多病中医都可以治好。

另一方面,中医确实不够科学。科学研究讲究证据,讲究统计,类似“古书上说什么什么”“名医说什么什么”这样的论据,现代科学都不会采信。现代医学只相信经过大规模严格试验得出的证据。用这个办法,科学家才能把谣言、谎话和个人偏见从知识的宝库中剔除出去。中医因为没有这一步检验,因此在正确的经验里还掺杂了很多错误的结论。

比如有些病,不管吃什么药物都有一定的疗效,这种现象叫作“安慰剂效应”。古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生病之后吃了某种药物,一看病好了,就以为是药物的功劳,因此把一些无效的药物也记录在了药典中。如果这种药物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吃了反倒还有害呢!要想检查出哪些药物真正有效,要靠现代化的统计试验,古代医学家没有这个观念,所以得出了不少错误的结论。

但我们也不能苛求中国古代的医学家。现代科学思想是在16世纪的欧洲才出现的,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快到明朝后期了。“安慰剂效应”的发现是在1955年,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好多年了呢!

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中医的确有很多问题,但古代的中国医学家是非常了不起的。

华佗、张仲景都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医学家。相比之下,张仲景在医学史上的地位更重要,因为张仲景留下了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时兵荒马乱,《伤寒杂病论》写完后没能流传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后人重新整理出来的版本。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有“伤寒”两个字,是因为张仲景认为人体有很多疾病是“外感伤寒”导致的。我们今天感冒发烧,常会说“哎呀,着凉了”,这个“着凉”就类似于中医的“外感伤寒”。张仲景了不起的是,他不单单收集了大量的病例和药方,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理论。

所以张仲景可以称得上是医学“家”,而不是一般的医生。

关于华佗的历史资料,可靠性要差一些。史书上关于华佗的文字很少,他撰写的医学著作也没有流传下来,据说是他发明的“麻沸散”也失传了。关键是,假如华佗真的影响力巨大,那么在当时以及稍晚一点的时代,应该有很多医学家提到他、研究他。就像虽然《伤寒杂病论》遗失了,但很快就有晋代的医学家把它重新收集整理出来。可是除了《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录外,古代很少有人提到过华佗。甚至据大学者陈寅恪先生考证,华佗的一些事迹其实改编自印度传说,连“华佗”这个名字都是印度“药神”一词的音译。

总之,华佗在历史中未必真实存在,就算存在也只是水平很高的一位医生,并没有各种神话般的医术。

最后说争议最大的“地动仪”。

我们今天关于“地动仪”的全部信息,只来自于《后汉书》等史料上的二百多个字。这一段文字大概的内容描述了地动仪的外观是什么样的,说它周围有八个龙头能往下掉铜丸,能让铜丸落到下面的蟾蜍嘴里。哪边有地震,哪边的铜丸就会落下来。有一次,铜丸落下来了。几天以后,大家一打听,那边果然出现了地震。

基本的史料只有这么点。地动仪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几十年,随后就完全消失了,再没有人记录或尝试复制过它。

然而,这个地动仪的实物今天就摆在某些历史博物馆里。其实这个地动仪的外形是20世纪50年代某博物馆的一位处长,为了“配合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宣传”,根据上面那一小段话的描写——而不是任何的实物、图案——加上自己的想象制作出来的。实际上,近年来有学者同样根据上述文字,制造了外观、铜丸掉落原理完全不同的地动仪复制品,也摆在博物馆和大学里了。

更关键的是,没有人能知晓地动仪测量地震的原理是什么。

按照《后汉书》的记录,地动仪发动的时候,地动仪所在的长安地区没有任何感觉,直到几天以后才得知在很远的地方出现了地震。

如果铜丸果然是被这次地震引发的,那么就会产生几个难以解释的技术问题:按照历史学者考证的震级和距离,那场地震的地震波传到长安,震动就已经非常微弱了,地动仪是靠什么技术来侦测如此细微的震动呢?如果地动仪非常敏感,那它又是通过什么技术,把附近人类脚步引起的震动和地震波区分开呢?

实际上,张衡把自己的地动仪称为“风候地动仪”,他认为地动仪的原理是感应远处地震产生的风,这就更不靠谱了。

地震活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频繁。根据史书记载,在地动仪建好之后到那次灵验的地震之前,长安地区有震感的地震有八次左右,但是地动仪都没有检测出来,直到一次几百里外的地区出现地震,地震仪才有反应。而且仅此一次,之后长安地区又出现了很多次地震,但再也没有地动仪发动的记录。我们能不能说,那次发动只是一个巧合呢?

按照史学“孤证不立”的原则,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要打一个问号。所以说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去苛求张衡。在当时的科技环境下,张衡能够想到用仪器的方式测量地震,并且还能亲手实验,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科学尝试了。除了地动仪外,张衡还正确地解释了月蚀的原理,绘制了较为精确的星图,推算出圆周率为3.1622。在当时的环境下,张衡能做出这些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足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先驱。

两个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技术发明呢?
2.你认为现代中国的尊严在于什么?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就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