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艳平拿到她的样书《司艳平青春语文课堂18例》时,我正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期的培训。培训分为两期,每期一个周。大学做培训和社会上的不同,学术性强,考核严格。第一期我们要通过笔试,第二期我们要模拟授课,两位教授打分,75分合格,绝对不是走过场。因为他们是老师,老师自有老师的风骨。
每日里泡在近八个小时的课里,休息时制作ppt,准备考核课,我忙得不亦乐乎,自然也没空和她说句祝贺的话。不过十多年的相知相伴,我俩心里都明白:如今的我们,早已不需要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取价值感。
贰
从济南回到烟台那天,我拿到了艳平寄给我的书。
先读序言。王君老师做的序,第一次读到。只这题目就让我喜欢,尤其喜欢“意义”这个词,越咂摸越有滋味。那小滋味,回味悠长。这让我想起另一篇序。到目前为止,能让我产生心动感觉的有两篇,《艳平的意义》是一篇,另一篇是王开东老师写给王君的《黄河入海流》。恣意汪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两篇序都极其精准的呈现艳平、王君两个小女子的大情怀以及昂扬的生命状态。
那么,艳平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从王君老师甩出这个命题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
我和艳平,相识于2007年教育在线博客。我们俩都是初中语文老师,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热爱课堂,热爱学生。共同的爱好,也让我俩擦出爱的火花,情同姐妹。这么多年来,不离不弃,相伴走过生活里的那些风风雨雨,共同成长着,一刻也没有停歇。我想,艳平的意义,于我,就是看着一株小草慢慢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的那份欣喜与感动。
叁
艳平的特质以及艳平的成长史,已经被王君老师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说,就只有重复。想要复制艳平的成长,那就好好读读书序。相信你必将从中受到滋养,慢慢也会有了自己的意义。
既然人不必说,那么,我来聊聊她的书?
可是,这是一本关于青春语文课堂的专著。
语文。青春。
这两个词,有陌生感。
从语文的江湖中走出,已经有六年了。这六年,我一头扎进了心理的世界,沉沉浮浮,不太关心语文里的那些事。
可我还是想聊聊这本书——《司艳平青春语文课堂18例》,尽管我不是很懂。
肆
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个即将或者已经踏上语文教学之路的小菜鸟,这本书与我的意义是什么?
它应当是一本武功秘籍吧。因为10多年前,艳平就开始一本一本啃读王君老师的书,一篇一篇揣摩王君老师的课堂,然后拿到自己课堂上去比划,再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与反思。那时君还不是她的师傅,她在门缝里偷偷看偷偷学。架不住这十年如一日的比划啊,终究是有几分形似了。因而五年前,她把自己所思所得整理了出来,准备出书,可最终她还是放弃了。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这样说,五年后这本书才能算的上是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籍。因为艳平终于被王君师傅领进了家门,手把手的传授技艺,面对面的指导调教,因而这功夫练的也越来越神似了。据艳平说,她能推开浙地的门,全靠的是她把师傅的《风雨》改成了《吆喝》。用的招式是“五看”。这《吆喝》虽没被载入到秘籍里,但照着其同一类型的《向文本他处漫溯——<白杨礼赞>教学实录》这个课例去比划,领导来听课应当是没什么问题,就是参加个比赛估计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担心自己改不好,没关系,那就直接照搬好了。除了四篇课文不是部编教材,其他的,喜欢童话就照搬她的《皇帝的新装》;喜欢小说,照搬她的《变色龙》;喜欢名著阅读,可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欢文言文,可搬《马说》《爱莲说》《卖油翁》《河中石兽》;喜欢古代诗人就用她的李白、杜甫、王维等群诗整合课。
别说,曾经我还真怂恿着一个年轻的同事搬过艳平的《皇帝的新装》。那时候她的主题型文本刚设计出来,而同事要上学校的公开课。我们俩一起讨论艳平的这个设计,都对艳平提出的这个“比”字感兴趣,结果越聊越嗨,越探讨越深入,很多想法也随之冒了出来。那节课同事上的出奇的好。
伍
可是,如果我是一只翅膀变硬,却似乎被什么困住无法高飞的语文鸟,这本书与我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它应当是一本地图册吧。总要先弄明白自己究竟要飞到哪儿去,以什么样的方式飞,不把详细资料研究透,瞎飞乱撞是要出事故的。
这本地图册,首先告知我们要飞进的地方是青春语文课堂。可顺着主题文本方向,也可顺着语用文本方向,亦或顺着写作文本方向飞进去都是可以的。只是这每一个方向都如迷宫,飞来飞去就迷失了方向。别怕,倘若读不明白为什么这篇文章用了主题,那篇怎么就用了语用呢,那就看看艳平自己的悟课。倘若还不清楚,还有一招,最后看他人的评课,从他人的眼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倘若你读完了,依然困在迷宫里,不怕,那就再读一遍吧。同时要搭配着王君老师及其团队在青春语文的备课沙龙里交流的那些资料读,边读边想。再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那里,听听王教授说一个语文课堂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不瞒您说,我就是这么干的。正因为我和艳平亲如姐妹,我更得弄明白她这些课的意义和价值,实事求是的聊这些课。
王教授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在考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要审视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寻、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关联程度。
当我带着王教授的标准看完艳平的这18个课例,我的脑海里能清晰地勾勒出语文课该有的样貌。既有语言训练,又有精神启蒙,两者互相平衡,一显一隐,一隐一显,既姓语,又姓文,同时又是青春活泼的。
但不同的文章,究竟如何进行精神启蒙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有独特的体验?又该用何种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才适合学生的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呢?这绝对考量一个老师的备课能力。但艳平的这18课例个个独到,可圈可点。
《皇帝的新装》是一课两备,在语用文本的那一课,四个层面的语言训练点简直让人要拍案叫绝;还有一个让人惊艳的语用型文本是关于李白的群诗阅读,聚焦在夸张上。挖出了夸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的语文知识,这也只有艳平有这点子;《植树的牧羊人》用四看式架构课堂,一看抓住各个层面的词语,二看抓住写人的语句,三看看见我、他、我们,四看看了他们。在四看中,学生提取信息、梳理信息的能力在一点一点提升。
最妙的是《变色龙》一课的设计。尽管艳平在自评悟课中用了三个“缺少”来说此课的不足,但我却非常喜欢这课的别具匠心。这堂课我听过现场,让我记忆犹新。课上,她一反常态,放掉奥楚蔑洛夫,把视线聚焦在手指头,小猎狗,围观者这些次要人物身上,却不成想课堂竟然风生水起,引发学生共鸣。难怪修影老师在评课中写道:聚合“一根手指头”的语言,读出了一个人的丑;聚合“一只小猎狗”的语言,读懂了一群人的丑;聚合“围观者”的语言,读透了一个社会的丑。
不再一一列举了。
艳平的这本书,它给了你踏进青春语文的必备资料,让你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陆
经过了岁月的锤炼,经历了课堂的磨炼,艳平的这本书如一块被精雕细琢的玉,闪着温润的光,搅动着所有投向它的目光。我想,它最大的意义是可以让大家观摩,学习,探讨,借鉴,把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公共财富。
祝贺艳平。
祝福一本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