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表达爱的时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在表达伤害的时候,却极其锋利。 —艺妈
王源这组被拍到吸烟的图,相信大家看过了。
这组图被爆出之后,#王源吸烟#的话题在热搜上竟有十几个!无论是路人还是粉丝,对这件事都有极大的讨论欲。
成年人吸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为什么王源抽烟就惊动了国内外呢?
究其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
他们不忍一个阳光男孩走上“吸烟有害健康”这条路。
吸烟已成瘾戒不掉那是没有办法。
但以王源为代表的00后这一代,他们本可以成为“无烟健康”新一代。
01 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始抽烟?
吸烟喝酒已逐渐成为青少年中普遍的行为问题,不少初高中生的吸烟、饮酒率也逐年增加。
然而,青少年烟酒瘾并不是天生的,其主要成因还在于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可能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从众模仿
青少年生理逐渐发育成熟 ,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缓慢。
他们觉得自已长大了,希望摆脱父母,能够真正独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因此他们常常刻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
一些青少年甚至认为,吸烟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
此外,有的青少年吸烟是因为影视剧的影响,觉得吸烟能彰显霸气。
二、青少年好奇心强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曾体验过的事有强烈的好奇心。
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便也想亲自体验其中的滋味;
这种好奇心一方面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大动力,另一方也是形成不良行为的诱因。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容易使他们开始尝试吸烟。
2018年广东监测数据发现:44.4%的青少年首次吸烟是“出于好奇” 学生吸烟率最高的是职高生。
三、社交需要
不少青少年由于所交往的朋友有吸烟饮酒习惯,于是为了拉近朋友间的距离,吸烟喝酒成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他们明明知道学校明文规定,抽烟要受到惩罚,但为了多一些交际手段,多一些所谓的朋友,还是会开始尝试抽烟。
其实这也和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关。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人们搭话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递烟,送礼物什么的也会首选好烟好酒。
因此,想要后代不吸烟,除了纠正他们的心理观念外,还需要成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控烟环境
四、补偿心理
有些青少年吸烟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自尊需要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补偿心理。
比如:学习不好,或是其它方面落后于人,试图通过吸烟吸引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提升自已在同龄人或非正式群体中的地位,补偿自尊需要
这种补偿其实是一种“移位”,也是个体在适应社会过程中的一种偏差。
通过吸烟来补自尊需要只是吸烟者的自欺欺人。
现实只会让他们身体陷入危险境地。
五、解压心理
青少年学习压力大,父母对他们期望很高。
有时这些压力和期望甚至超出他们承受能力,如果家长和学校经常向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经常严厉的批评他们,或者过多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或焦虑心理。
当这些消极情绪没有地方发泄,又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和理解,部分青少年就会尝试从抽烟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或者用变坏(吸烟)这种方式来反抗家长和老师。
02 未成年吸烟酿成的悲剧
还记得2019年浦北一名初中生坠楼身亡,事发前一晚因抽烟被父母教育的事件吗?
据了解,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新南社区城南街一个初一学生在5月27日早上6点左右,被发现坠楼身亡。
事发前一晚,该学生的父母见他有抽烟的行为,便对他教育至27日凌晨1点左右。当时他并没有任何激动情绪和异常举止。
经过走访,有群众表示在27日凌晨4点50左右,还看见该学生走出家门口。
一个生命陨落,在让人惋惜的同时,也再一次给家长朋友们提着醒——陪青春期的孩子成长,究竟怎么做才能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明明是孩子做错了,只是批评几句就发生这样的事情
同样还有15岁的叶寜(化名),来自益阳,2019年5月初,叶寜被确诊患有肺结核,在湖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综合门诊就诊时,医生通过问诊得知,叶寜已有3年吸烟史。看着别人‘吞云吐雾’觉得特别酷,就偷偷地拿家里的烟抽。
”为了不被家人发现,每次抽烟时,叶寜总是趴在窗户上,吸满一口烟之后将嘴伸到窗外再吐出来。
3年时间下来,叶寜一个星期要买三包烟抽才过瘾,而叶寜抽烟的事情,家人却并未察觉,直到这次生病住院才知情。
在得知吸烟会加重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后,叶寜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性,表示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把烟戒掉。
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不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很多抽烟喝酒行为的时候,家长焦虑完全无法接受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用打骂的方式来管教这个孩子,导致孩子导致孩子更叛逆。
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道法术,家庭教育信念出现偏差所导致的。
03 教育孩子需要把握几个分寸
责备上的分寸
太多“口才一流”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仿佛孩子做什么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错误的。所以每天都是一张嘴巴搁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上厕所忘记关灯,明明简单一句提醒孩子就会去关掉。可家长非要语气和态度就极其不好的说:“你没长手呀?不知道什么叫浪费电吗?自己找不到钱,还成天只知道浪费!你说说你,成绩不好也就罢了,回家做的哪一件事情能够让我看得过眼……”
语言,在表达爱的时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在表达伤害的时候,却极其锋利。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极其脆弱和敏感,家长别祈求自己源源不断的唠叨能够让孩子改正缺点,因为你越是没有分寸的责备,越是容易把孩子逼向和你相反的队伍。
孩子做错了事情,批评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请一事一议,不要牵扯陈年往事,更不要做可怕的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
关爱上的分寸
对孩子的爱,很多家长都把握不了这其中的度,所以就容易形成两个极端:
一、对孩子过分关爱,让孩子感觉自己压力巨大,不处处出类拔萃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人。
很多父母,特别善于表达自己,他为孩子做的一丁点小事儿,他都一直挂着嘴上,生怕孩子不知道。
长此以往,让孩子在这份沉重的爱下艰难的前行,孩子会觉得父母如此待我,对我期望如此之大,我若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必定会愧为人子,枉活于世。
二、对孩子百般忽视,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毫不在意,让孩子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家里多余的人一样,存在与不存在都不会在这个家掀起波澜。
有些父母,又过于不会表达自己,虽然他很爱孩子,但他永远表达不出来,甚至偶尔表达出来的都是厉声厉色的责备和嫌弃。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觉得内心很孤单,因为他很难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疼惜和关爱。所以稍稍出现一点事情,可能就会成为他做出傻事的导火索。
关于这一点,艺妈建议大家不要走以上两个极端,要学着给孩子适当的爱,既不成为致使孩子喘不过的压力,也不成为孩子怀疑父母不爱自己的疑惑。
惩罚上的分寸
孩子在儿童时期,家长往往喜欢用武力震慑孩子,毕竟孩子年龄小,身高矮,一切都处于一个劣势状态,哪怕自己心有不甘,但苦于能力达不到。所以在根本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多数时候再委屈都只能苦苦承受皮肉之苦。
因为在家长们心中,用暴力镇压孩子,不仅效果好,主要是孩子内心怕。
显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概念,已经在很多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了。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依然持续不断的坚信暴力执法很有意义。
可家长们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在趋于成熟,当自己的身高猛增,身体发育迅速的情况下,孩子往往就会误以为自己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当家长在某些问题上和孩子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企图再用暴力镇压孩子,孩子却不吃这一套了。要么在嘴巴上跟家长对着干,要么就身体力行的,家长打我,我也还手。
孩子渐渐长大,自己暴力镇压孩子的习惯也应该改一改。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连自己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举动,自己都是未知的。家长作为过来人,应该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一些生理和心理表现。
别动不动就棍棒上身,打皮了,孩子也会被打出免疫力。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很快就会过去,但你因此给孩子留下的内心的伤痛,却可能是永远无法抚平的。
我们可以有情绪,也可以跟孩子讲出自己的愤怒,但是还请你记住以理服人的重要性!
因为如果你做不到以理服人,那很快孩子身体疼痛消失的时候,在同一个问题上又会犯错。
而当你懂得以理服人,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时候,孩子就再也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吃第二次亏了。
陪伴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不容易,陪伴青春期的孩子茁壮成长更是很具体。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把握以上三个分寸,我相信全做到了,会是你的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幸事。
艺博教育亲子系列课程(部分)
《生命的重建》
《未来素养》
《教育子女的八大智慧》
《蜕变之旅——孩子,我该如何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