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学生课间打架。
起因是A同学骂B同学,问候了B同学的家人;A同学骂不过,遂挥手朝B同学脸就是一拳。
将俩人分开,待双方冷静后,与B生交谈。
当你被疯狗咬了一口后,你会怎么做?
打回去啊。
看着B生一脸理所应当的模样,我突然就语塞,好像没毛病;但是,这不是我想要引导的地方啊。我的本意是引导他理性对待或者说以更好的方式处理自己情绪上的问题,他这一说,好像没毛病。
旁边社会老师马上接上:你傻呀!你打回去,激怒了这条疯狗,它就会多咬你几口,何必呢;你最好的方式,是报警,让警察把这只疯狗抓走,你看你什么都不用做就顺利解决这件事情,还让自己出气了。打人不是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我们要思考如何合理又高效地达成自己目标的方法,既让自己出其又不会让自己二次受伤。
呀,多厉害的社会老师啊!
一味的忍让退避,其实并不是问题解决的好方法,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引导让孩子忍让、不计较,这种让孩子“受委屈”的方式,反而把孩子推远了。像社会老师这样,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充分照顾孩子的情绪,进而快速指出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式,方为教育者引导的上策。
今日之事,因以为借鉴,遂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