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
“三十而立”是孔子晚年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如果你三十了,
甚至四十、五十、六十了,
还没有“立”,
不用闹心,
毕竟古往今来,
圣人就那么几个。
“三十而立”这个词家喻户晓,
原文出自《论语·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不同阶段的总结,
文字很简单,
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
当然,想要理解其中的内涵深意说来话长,
我们今天只谈“三十而立”这部分。
问题来了,
所谓“立”,究竟立的是什么?
先来看看古人的解读:
【论语集解】:
"有所成立也。"
【皇疏】:
"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古人三年明一经,从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经之业,所以成立也。"
【论语集注】:
"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论语别解】:
"论语发微:曲礼曰:“三十而壮,有室、”立也者,立于礼也。君子惟明礼,而后可以居室。不然,风俗之衰与人伦之变,未有不自居室始者。"
这就是传统的研究经学的路数,
很麻烦,
为了搞清楚一句古人说的话,
还要看好多古人说的话。
有时候解释古人话的古人话看不懂,
还要查另外的古人话,
万一查了还不明白就要翻字典,
字典里解释的不是很清楚就只能问老师,
有老师还好,
没有老师只能囫囵吞枣。
好在天宇是有老师的,
省去前面的若干步骤,
直接听师父讲就好。
简单梳理一下以上所列各家注释是什么意思,
其实真正说出内容的也就只有皇侃那句和论语发微那句,
皇侃的意思是,立指的是对于《五经》,学业有成。
古人认为三年可以学通一部经,
从上一句十五岁,到这一句三十岁,正好十五年,
刚好学通《五经》。
再就是《论语发微》那句,
意思是按照《曲礼》的说法,
三十岁到了壮年,可以娶妻室。
三十可以娶妻室的原因是三十岁可以明白礼的内涵了,
所以可以操办人生大事了。
按照古书中最有价值的两种解释,
我们可以总结为,
孔子评价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学通了五经或者到了试婚年龄。
麻烦来了,
纵观孔子的一生,和这两点都不符合。
首先是学通五经这件事,
儒家的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其它先不谈,
可以肯定的是,
《春秋》是孔子晚年根据鲁史改编的,
而且编写的时候子夏已经拜师了。
所以三十岁的时候孔子不可能学通了《春秋》。
再说《周易》,
孔子晚年感慨:“加吾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
意思是,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
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
我的人生可以不犯大的过错了。
可见,
三十岁的孔子对于《周易》要么还未开始研读,
要么还理解的非常浅薄。
所以皇侃的说法靠不住。
再说结婚,
孔子是典型的早婚早育,
19岁完婚娶了亓官氏,
20岁就生下了独生子孔鲤。
“发微”的解释也靠不住。
那么,
问题严重了,
被无数人传播的这个成语“三十而立”,
在孔子的原始语境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孔子的生平入手,
孔子幼年丧父,
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
孔子开始自力更生。
干过会计、仓库保管员谋求生路。
到30岁的时候,
孔子辞去了各种工作,
专心教学。
孔子说:“凡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就是能自己交学费的,我都教。
可见,
这个年纪的孔子可以靠学费养家糊口了。
当然,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开始有一群人看得起孔子的学问,
愿意花钱跟他学习了。
真相大白!
我觉得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或学者,
孔子的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对于一般的学术问题有一定的见解。
第二,
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养家糊口了。
当然,这只是从世俗层面的解读,
我们还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一下。
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孔子开创了教育界的新篇章。
在孔子以前,
教育是仅针对贵族阶层开放的,
知识掌握在贵族手中。
孔子打破了这个界限,
他的弟子有山里的贼寇,
有当时地位卑贱的手工艺者、商人,
也有农民。
在教育界,开此先河的,正是孔子。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魄力和创造力?
再者,
当时的普遍现象是,“师”就是“官”,
一般来说参加工作以后你的老师就是你的领导。
也没听说哪个老师能够脱离体制,
专门依靠教学为生。
孔子又是一个开先河的创业者。
他辞去了旱涝保收的工作,
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魄力?
儒家有所谓“三不朽”的境界,
即:立德、立功、立言。
有人评论,说孔子的事功并不咋地,
甚至比不上后来的王阳明、曾国藩。
纯属瞎评!
且不说孔子后来以大司寇之职代国相,
单是创业时期的这番魄力,
以及门下弟子三千的成就,
这番事功已经十分辉煌。
结合以上的论述,
我理解,
“三十而立”是一种心态,
一种境界。
当然支撑这种心态和境界的,
是合格的能力。
三十岁的孔子已经拥有了“而立”的这番心态境界,
往后的圣人成就我们也就不难想象。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境界,
没有境界,
再大的能力也会被束缚于一隅。
孔子三十岁时的境界已经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
何况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境界还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