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7年12月15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260篇。
此文乃我在简书最长的文章。是我这段时间深度思索后的理论成果,并将此理论成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后的实践经验总结。看完,需要耐心。但如果能坚持看完,相信会有一点收获。
本文分几个部分:一、引子——雅贝贝坚持要去看生病的姐姐且送糖给姐姐吃的事例,由此事例追问孩子为何会有此举动;二、孩子在旅行中体会到联系的观点的重要性;增长了人际联系是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的智慧;三、联系的观点重要性的理论追索。
一、引子
周一晚上,娃七点钟放学后,跟我一起去哥哥姐姐们自习的教室里巡查。
到了教室,我在几个班级之间转悠,孩子在那个每个周末都把她从学校接回家的一个姐姐身边玩。
巡视了一圈,八点了。我告诉孩子,该回家了。可这孩子拒绝回家:“妈妈,我不回家,我要去唐欣姐姐的寝室看她。”
我吃惊不少:“你怎么知道唐欣姐姐在寝室的?”
这娃蹦蹦跳跳着,认真回复我:“因为我一进教室就找钟姐姐和唐欣姐姐,发现只有钟姐姐在。黑板上写着唐欣姐姐请病假了。所以,我不要回家,我要去看唐欣姐姐。”
这样啊,我有点为孩子的细心感到开心。于是,给唐欣打电话,当唐欣告诉我,她吃了药,现在已经好多了,在寝室读书了。我就跟娃商量:“唐欣姐姐说她的病已经好多了,时间也不早了。所以,我们直接回家去,下次有时间再去看姐姐好不?”
“不,我今天一定要去看姐姐的。”这孩子根本不容商量,而是斩钉截铁回答。
于是,我们向学生寝室走去。等到了寝室,这孩子偷偷往唐欣口袋里塞了两颗糖。这糖,还是我们周末去怀化出差时带回来的,她一直舍不得吃呢(因为平日我们家几乎没有这些零食,所以糖果对于她来说,可是宝贝啊)。
在寝室陪姐姐玩了一会儿,娃儿跟我回家了。一路上,娘儿俩叽叽呱呱聊天。
我:“雅雅,你怎么想起来一定要去看唐欣姐姐呢?”
娃:“因为我喜欢唐欣姐姐和钟姐姐啊。”
过了一会儿,又认真的跟我强调:“你不是说,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要对别人好吗?两个姐姐总是接我,所以唐欣姐姐生病了,我就必须去看她,送糖给她吃,这样,她很快就会好起来了(晕,糖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啊?)。”
我点头,表扬她:“雅贝是个懂感恩的小朋友,不错。”
她又蹦蹦跳跳着,告诉我另一些话语:“妈妈,你告诉我,人只有跟我们爱的人做好朋友多打交道才会更幸福的,所以,我就记住你的话了。”
娃的话,让我感慨良多。
我知道,她今晚的表现,是我们这两次的旅行重大收获之一。
二、娃旅行中增长的智慧:体会到人际联系的重要性
上次去广西,作为老师,我们一路上受到了我们学校毕业生隆重而热烈的接待。每到一处,学生们安排住宿,车子接送。那一场场的师生见面相聚甚欢的场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毕业生向我们这些老师表达感谢,表达对母校的深刻眷念和对老师培育的深情厚谊,我就不失时机的跟孩子分享:作为老师,我们感觉很幸福。并且,告诉她,人生的幸福有一个最重要的来源,那就是和其他人建立深刻的链接和联系。
尤其是有一天晚上,在南湖公园那个风景如画的湖上餐厅里,我们的毕业生和我们的老师热烈拥抱,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感人的场景,并且跟娃分享了我这些年来做老师的感触和幸福,而我们所有其他同行的老师一路上也分享着一个个被学生尊重和崇敬的案例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
等到第二天我们逛红木市场时,这孩子突然提出来,要用自己的钱给她最喜欢的班主任王老师买一把梳子做礼物。我自然是满心欢喜支持她的。
而当我们逛北海那个特色市场时,很多海边特产让孩子惊喜若狂。我给了她五十元钱买东西。这孩子买了很多海螺和其他海产品,一路上说着,这个送哪个同学,那个送哪个同学,还有哪个留给爸爸。
而我们上周去怀化,开会时那些阿姨们给了她很多糖果。她吃了一部分,并且在我的提醒来,控制了自己的欲望,留了一部分回来准备分享给她的朋友。
我欣喜的看着这孩子,她的行为,让我看到她的成长:从前的每次出行,她只知道给自己选礼物,而现在,她记得接受爱、分享爱、表达爱了!她明白了“爱出者爱返”,懂得了付出也是一种幸福,这是孩子社会性增强的一个标志。于她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
当然,这也跟我这个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妈妈的引导分不开。
自从那次南湖边我们师生相见热烈拥抱的感人场景作为我现场教学的素材之后,我们母女便约定,以后每次出行,给她一定的旅游经费,这些钱,除去给自己买东西,一定要留一部分给孩子自己的同学朋友亲人买礼物。
所以,这次唐欣姐姐生病,她知道一定要去看望,并且用她视为宝贝的糖给姐姐作为看望的礼物,这是她在旅行中得以长进的又一重人生智慧。
三、为何说人际联系是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
至于我这个妈妈为何会这样引导孩子,并不是让孩子世俗化,也不是让孩子学会成人社会里这些俗不可耐的搞关系走后门等歪门邪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有这个群体具有的普遍的特征:清高,骄傲,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权贵低头。
但,我要求孩子对那些给予自己爱的人表达爱、付出爱,却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也是我们人生幸福感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而幸福,才是我们培养孩子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吗?
经历了很多,领悟了很多,学了很多年心理学,教了多年哲学,我才让这个理论,成为我的人生指南。
古希腊哲人说,哲学乃智慧之学。懂哲学并且能在生活中运用哲学理论的人,是智者。而老马的哲学,有一个最重要的理论,那就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这两大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我曾经对于为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直至,我做了十年心理咨询和婚姻咨询,领悟了痛苦的人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之后;直至,我看了那部最富有哲理意味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三十遍以后;直至,我给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上《爱情婚姻心理学》后;直至,我在一遍遍读历史,读到那些太平洋附近的小岛上的民族为什么上万年来都没有进化的原因之后;直至,我一次次欣赏着中国唐诗宋词里最精彩绚烂的诗词之后;直至,我读到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的神话起源和现实起源之后………我终于明白,伟大的黑格尔、马克思,他们说得太正确了!
1.读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给予的启示。
宋代贺铸有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唐代白居易有诗: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宋代志南更有千古佳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些古诗词让人迷恋,而细加品味就能发现,它们最精彩绝伦的地方在于,把一事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的描述力:青草湖、黄梅雨、杏花雨、杨柳风………风,只是风,单独的风没有触感缺乏柔韧和簌簌风情。而当诗人说风是“杨柳风”,这样的风,立马变得风情万种、摇曳生姿起来;雨,只是雨,在常人的眼里,甚至是让人厌弃的、惹人烦恼的,可当诗人说,雨是“杏花雨”“黄梅雨”,这样的雨,立马有了颜色——如梅子般艳丽,如杏花般洁白如玉,这样的雨,便也多情、多彩、多姿,诗意盎然,让人热恋让人着迷。
这是联系的观点在古诗词里昭显的魅力。一个诗人倘若没有用联系的观点武装起来,他一定写不出诗来,更别说做出好诗了。
2.心理学的理论给予的启示。
而我在教授《婚姻爱情心理学》的过程中,才更深刻明白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我们和外界的联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说:人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家财万贯,你拥有的宝马别墅,你的红袖添香。而是取决于,当你夜半三点,心情不佳的时候,你有多少个朋友(亲人)可以拿起电话倾诉衷肠,一吐为快?这样的朋友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幸福!而如果,你腰缠万贯,但却没有这样的朋友,你的幸福指数依然低迷。幸福离你,还有一条迢迢银河的距离。
这是婚姻爱情心理学这门学科告诉我们的,联系的重要性。
3.历史给予的启示。
以色列青年才俊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的始祖之所以是智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是因为虚构或者说是编故事讲故事的力量。虚构,让人类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从而赋予巨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尤其是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而黑猩猩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类,作者认为是: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
其证据是,考古学家在欧洲内陆挖掘3万年前的智人遗址,有时候会发现来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贝壳。而这些贝壳,显然是不同距离部落之间的远距离贸易的产物。与此相反,尼安德特人的遗址就找不到任何类似贸易的证据,每个部落都只用自己当地的材料,制造出自己的工具。
所以,作者认为,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这样形成更多的人际联系,才是智人之所以能战胜体力强于自己无数的尼安德特人的根源。
这,不正是说明,联系的观点极端重要,甚至决定了人种的生死存亡嘛!
而美国著名学者、宗教史权威、比较宗教的领袖人物休斯顿·史密斯先生在《人的宗教》一书中说:“与那些为了更能抓紧现在而全力把过去抛弃的人相反,犹太教把过去的记忆当成是无价之宝,一切宗教中最富历史心灵的犹太教,发现神性和历史是分不开的,把他们生命的根深入到过去之中。”
的确,所有的犹太人和整个犹太民族都是活在历史当中的。安息日的蜡烛,逾越节的餐宴,赎罪日的庄严,吹奏公平号角迎接新年,装饰着胸甲和皇冠的犹太经典书卷……每一个节日,每一样事物,都有着历史的渊源。犹太人就活在历史和历史堆积的故事里。当这个民族把他们的现实和历史狠狠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个民族就变成百折不摧的铁板一块,哪怕屡遭屠杀,屡被驱逐,哪怕将近两千年没有自己的家园,只能在世界各地到处流浪,可他们,依然是那么紧密团结,万众一心。
4.咨询实践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予的启示。
而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见证了人类苦痛的一个最大的来源:缺乏人际联系,缺乏深刻的人际联系。
当一个人缺乏跟其他人的深交,他的心灵处于只能自我对话的层次。那么,他的人际边界便不能扩展,别人进不了他的心,他也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久而久之,他的心灵便如一潭死水那样再无波澜甚至发酸发臭。这样的人,便倍感孤独寂寞,而这种被迫而来的孤独寂寞,会让人疯狂甚至自杀。
所以,面对一个有自杀意念的人,咨询师在做危机救助时,往往会从他的人际联系入手:你如果死了,你的孩子/爱人/朋友/父母怎么办?如果在咨询室里,我往往会请他回忆细数他和他爱的人之间的种种有爱的链接的细节。谈到这些,来访者一般会从自杀的泥塘中跋出来,重新为爱的人而愿意活下去。
相反,如果有自杀意念的来访者对身边所有人都失望透顶,觉得他们谁都不重视他不爱他,这样的人,求死的愿望往往特别强烈。这时,咨询师要想尽办法,让他感受到有人需要他有人爱他,或者在将来,可能会有人爱他。
总之,我们为关系生,为关系死。我们幸福,是因为有深刻的人际联系,我们痛苦,是因为失去了重要的人际联系。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个在肖申克监狱待了50年的老布在快七十岁时终于走出了监狱,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品味自由带来的幸福,就选择了自杀。他自杀,只是因为走出监狱之后的老布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唯一的朋友是那只受到他悉心养育后来被他放飞的鸽子。可是,鸽子毕竟不是人。即使他曾对它付出无尽的心血,它都未曾回头来看他。所以,失去所有人际联系的老布,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杀。
而跟老布一样在监狱待了四十年的黑人瑞德,同样在老年时假释出狱。但是,瑞德却逃脱了自杀的悲惨结局,而是找到好朋友安迪,走上了新生。其原因,无非是瑞德在监狱外有一个最铁的哥们在等待着他、呼唤着他。这个人际联系,拯救了瑞德的生命。
而主人公安迪之所以能从森严恐怖的监狱里逃脱,由一个被判处两项终生监禁的阶下囚变身为一个自由人,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充分认识到了人际联系的重要性,因而很好的把握了人际联系。他在监狱的屋顶上,冒着生命危险告诉那个贪婪的狱警头目安得利,可以给他偷税。而他提出来的交换条件,不是自己换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环境,而是“给每个同事三瓶啤酒”喝。抓住这个契机,安迪跟狱警们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赢得了狱友们的友谊,跟他们建立了必不可少的深刻的人际联系。这样,他才能毫无风险的得到挖洞用的锤子、遮掩逃生洞口用的海报、自己逃跑时用的绳子等东西。也是利用这个机会,他跟狱警建立了人际联系,他才能逃脱每一次的监狱抽查,直到后来跟监狱里的最高领导——典狱长建立了关系,得到了他的荫蔽,从而才有机会摆脱同性恋者的骚扰,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并把典狱长的钱放在了自己的名下。
安迪充分利用联系的观点最深刻最奇妙的地方,也是安迪智慧的最高所在是,他能把锤子、海报、裤脚等监狱里每个人都拥有或可以弄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锤子用来挖洞,海报用来遮掩洞口,裤脚用来搬运挖洞的沙子和石块。就是这三个平常可见的东西一组合和联系,使安迪创造性的弄出来了一个逃生通道,扳倒了罪恶多端的狱警和典狱长,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监狱里很多囚犯包括他的好朋友瑞德。
所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无论是文学还是史学,都向我昭示了一条真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千真万确。
那么,我现在能做的,是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用在育儿中,用在教学中,用在我的人生历练中。
毕竟,理论,只有投身实践,才是它的生命所在。
所以,祈愿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我的来访者,我的朋友们,去人际联系中寻求最高的幸福!
也愿我对你们深沉的爱,这样深刻的人际联系,成为你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附:这篇文章凝聚了我很多心血,几易其稿。写作时,翻阅了此前读过的一堆历史书,心理书,哲学书。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世间的思想,从来不会自动出现,需要长久的冥想、反思、提炼,但,一旦出来,便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同时恍惚间,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感!
感谢阅读,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