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频老师说,在我们生活的平行空间里有不同版本的自己,同一时刻的自己却在做着各尽不同的事情:也许躺在床上玩游戏,也许在外面运动......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遇到不同版本的自己,如果你希望获得人生的另一种体验,不妨勇于尝试。
先来说说自己的故事:
从小上学的经历让我一度对学生的身份痛苦不已,我一直认为工作好过上学。我学生生涯最主要的矛盾并不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早起。6点起床准备上学,几乎3年级以前的每一个冬天都在哭泣崩溃中,偶尔混着挨骂。我初中住校以后更是难过,南京的冬天湿冷刻骨,没有热水袋的冬天,教室空调制暖不过摆设,还要求六点半进行晨跑,以至于后来我总是感恩科技发达拯救了我,工作后,家里完全具备了可以早起学习的条件。
对成长和知识的渴求,以及加入南京行动派后的活动需要,我们正式建立了早起团,此后陆续开展了很多批早起团活动。今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因为做“早起团”的这个选择开启了不同的人生。同样是每天两点一线,但因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始早起去坚持学习新的知识,做晨间日记、阅读书籍、写学习心得、做早餐等,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不仅仅是觉得一天的时间延长了,而是进入了我人生的另一个世界。
过去的每天,我睡到清晨7:45才起床开始准备洗漱去工作;而后来,我确是早起坚持学习到7:45;同样是我,却又是不同的我。一个是消极混沌的我,一个是积极向上的我,同一个时刻,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激烈碰撞。因为长期做早起团,坚持早起的行动,对我后来两年里的自我成长方面有很大帮助:工作能力、认知能力、思维逻辑、性格塑造、执行能力等。
一段充满阳光、雨露甚至是黑暗的清晨我都见过,安静又安全的环境中,真正的专注自己和书本,而不被外界的喧嚣打扰。
半个月前,我收到中资出版社的《早起的奇迹》一书,因为我有长期做早起团的经历,希望我能够提供一些建议和书评。我迟迟没动笔,因为作者哈尔在文章开篇的经历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我一直在考虑如果盲目推荐给朋友们会伤书、伤己,如果遇到早起阅历丰富的人,难免沦为励志书。如果草草了事,更对不起作者提供的好的建议和方法,所以想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说:早起,原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作者的所描述的成功事例其实更来源努力奋斗的自己本身。早起本身不具有什么魔力,但就是这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带给我们更特别的体验和经历,同时带给了我们丰厚的收获。
我们都是可以通过晨间的积极行动最终改变自己现状的人,我相信这次是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想法。
《早起的奇迹》这本书,更适用于对现状麻木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又无从知晓如何去做的朋友们来看。书里提供一些理论+实践方法+饮食+书单+志同道合的人+肯定宣言等很多方面去帮助他人建立早起习惯,虽然作者有些絮絮叨叨,文章内容不够精练,但是对于初步接触早起愿意改变生活方式的朋友们来说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架构,教你如何做,并教授了他行动的方法,甚至包括如何由内而外打破思维局限将早起行动落地执行。
在不认识李欣频老师之前,我一般认可方法论,但其实后来对我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反而是身心灵层面。我开始给自己的身心灵方面更多关注和观察,作者哈尔也提到了这些,我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放出来:
1.潜意识编程
通过不断肯定,变成信仰。因为潜意识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人的评价、生活经历,帮助突破自我局限,释放潜能。我早年用过这样的方法实现过自己的一个梦想,我自己称为“心理暗示”。
2.内心演练
创造一幅有关人生具体行为或结果的蓝图,以取得积极成果。
3.个人愿景板
这在我参加“热情测试”时,猫小丹老师也有提到愿景板的作用。而我个人有一张理想人生图谱,都是帮助我们通过显化,加强意识和行动,有目的性的达到自己的理想人生。
4.锻炼
我们曾经在舟山的”梦想训练营“和一群伙伴们沟通过关于”情绪“,运动和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低落情绪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人的积极行为分泌多巴胺又可以使情绪好转,这就是为什么适当运动让人感到快乐的原因。
5.念头
你睡前的最后一个念头往往影响你能否早起,如果你带着压力,觉得睡眠不够没睡醒,或是觉得有种种负担,那么都会导致你早起失败。改变睡前的念头,让第二天早起变得值得期待,只有觉得美好,才能快乐的醒来。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来结尾: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只是我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