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生活上过得很有规律,基本没有什么社交。下班就回到家里,除了上班、读书、看电影,就是陪家人。由于身体不太舒服,经常胃疼,所以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硬性”指标,该放松的时候就慢下来。
有时候半夜被痛醒的时候,脑子里会胡思乱想。想着如果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那么哪些事情对自己是重要的。那些时候,就连陪家人一起散步、逛街,陪朋友打一场篮球都是极其美好的事情。当然,等到白天的时候,这种美好感又烟消云散了。
这种场景似乎不少见。我们听说过有人大病初愈时,频频感慨人生,见人就宣称健康的重要性。可是一段时间后却又“打回原形”,重回胡吃海喝的生活。也看过电影中生平坏事做尽的恶人,离世前嘱托后人要与人为善、多行好事。
那么,为什么人处于自我满足时,很容易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如健康、家人和朋友)?
为什么经常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为什么很多人要等到行将就木了其言才善?
思来想去,这些行为的背后似乎都透露着一种“自私”,即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对周围的人、事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是一种单方面的需要,我需要你的时候才意识到你的重要性,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在雷达范围之内。某种意义上,这是种无知和短视的表现。
不知道这种“自私”是不是人们的共性,还是有些人就是比较睿智,能时时注意到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反正我自己深受其害,生活中经常自顾自地过着,不自觉地就忘了要什么、为什么出发,对周围的人的感受往往无暇顾及。
造成这种“自私”也许有很多原因,如个性、身世、生活经历、所处的环境等。对我来说,也许是缺乏一种感恩的状态。这导致了处理大多数事情的时候都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帮助感到理所当然,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欲壑难填。抿心自问,自己真正处于感恩的状态真的少之又少。甚至有时候对周围人的感恩行为嗤之以鼻,实属不该!
最近看了电影“No Escape”,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搬到东南亚国家,发现自己置身于当地的政变,在“外国人必杀”的环境中逃亡的故事。除了惊险刺激的情节,影片带来的更多是内心的震撼。生命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确实是非常的脆弱,在那种环境中,应该每时每刻都清楚什么最重要吧。真庆幸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能够让大多数人免受战争、贫困和疾病的困扰。
今天是感恩节,但愿能作为一个起点,时时提醒自己心存感激,寻求内心最深处的平静。
感谢老爸、老妈、老婆、儿子、IGG和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朋友,多亏你们的陪伴和帮助!谢谢你们能够容忍我的不足,让我不断地成长。
也感谢自己,能够学着感恩。
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