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睛不近视,谁愿意听书。以前的我,周六日就跑到图书大厦,找本书坐在塑料小凳子上,一读就是一天。
喜欢看书的人都能体会到,阅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体验。作者说出了你一直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用一种看似普通并不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或幽默或隽永或感动,看上去赏心悦目,读起来朗朗上口。
别小看作者轻而易举地写出的这几句话,组合在一起,就能让无数人欢喜,让想要学习的我们感到作者功力非同一般,望尘莫及。
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宣传部的一位老师,那时他的诸多文字经常见诸报端,还都是大型党报。他跟我说,写文章其实就是文字游戏,他把写文章说得易如反掌,可我越来越觉得,能把这个游戏做好,也不容易呢!需要我们饱读诗书,真真切切下功夫,才能达到写文时信手拈来,不骂自己笔拙。
而听书时,听到一个词语,有太多同音意义却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还要在心里确认一下,是这个词不是那个词,远不如阅读,看上去一目了然。
阅读的时间比听更快,就拿听微信文章来说吧,一篇1000至2000字的文章,阅读完只需要三五分钟,而听音频,每篇听完大概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一个小时也就可以听四五篇文章,阅读就不同了,一个小时可以读很多篇。
微信里一段一分钟的语音,说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我们听多长时间,变成文字的话,读完这段话,只需按秒计算,这也是大家更喜欢用文字聊天的原因。除了讲授微课用语音更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坐车劳动一心二用之外,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更妙不可言。
最近,我加入了一个十五分钟快速阅读名著精华群,我照例还是听音频,这几天听了《廊桥遗梦》《骆驼祥子》《追风筝的人》《一个人的朝圣》《金粉世家》,今天还有一本《西厢记》等着我听。
如果,没有记笔记,没有经过整理,甚至自己没有悟透的,这时候写的东西对读者对自己都不负责。你自己都没弄明白,你给读者传递的思想会不会产生谬误,也许过几年再读一遍,自己的思想又发生了改变。
这样听十五分钟的精华领读,听完之后也只是知道故事梗概,知道这本书大概是写的什么内容,跟一页一页听书的效果比起来相差甚远,跟阅读时读到一行字获得的灵感,更是没办法比。
这和我以前用同样方法听十五分钟的《睡眠革命》一书的感觉一样,也不能说没一点用,起码别人说起来,你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你想具体去学习到一些方法,找到一些值得反复推敲品味的好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样听几十本,还不如我们兢兢业业读一本原书,收获更多。来到简书,我了解到很多作者都把一本书反复阅读,读很多遍。
每次听到主播说,我们今天来阅读原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一页至多少页,这句话带给我内心的期盼,就像开启一座花园的大门,来到美丽新世界。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了解世界了解别人的方法,通过读书才能看到更多人的生活,更有助于我们透过一本书,关注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现象,写文也能摆脱只写自己的个人经历碎碎念。
真正有见识的人,不会高人一等小看任何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即使是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农妇,因为读书,她也能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刷新浅薄的认知,说出与从事最底层工作不相符的话,写出刷爆朋友圈的散文,引起读者共鸣。
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雅,仔细想想还不是每天单位家两点一线,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小人物,总不能心比天高不食人间烟火,总要先打理凡俗的日子,再谈高雅。
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我看过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读书就好比用脏的竹篮去湖边打水,最后,竹篮里面并不能盛满水,但通过人们一遍又一遍的荡涤,竹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干干净净。
也许,看完一本书,你觉得自己并没有深刻地记住多少内容,但是,看书带给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要想坚持码字,阅读就为写文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关于读书的好处我才疏学浅,只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的乐趣,对于同样爱书的人无需多说也会懂,无论是手捧一本书阅读,还是听书,在即将到来的假期,让我们开启一段与书相约的旅程吧!
无戒极限挑战训练营写作训练
日更第九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