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带刺,人们不会因此厌恶它,反而因为这些刺衬托出它的野性美。即使是这样的欣赏,送花的人也会在送玫瑰之时剔除花上的刺——呵护对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心意,还有将心比心的行动。
曾经我也很用力喜欢过一个人,他让我体会到的挫败留给我深深的反思。那时自己就像着了道又好像突然有了信仰,除了平日生活剩下的就是绞尽脑汁地想着告诉对方:我喜欢你。那时我能做的是帮他打杯水,送次作业或者让他在聊天时发现我的幽默感,他不理解仅仅是这些就能让我幸福到不行,可对他而言这却是一种负担。
时间越久,我们俩逐渐陷入一种角力状态:他越是拒绝,我越是执着。那时候我最相信的一句话是人定胜天,其实不过是潜意识里偏执他终究会感动。我们都知道拿错钥匙开门就会换一把钥匙——我不仅拿错了他心上的钥匙,更糟的是我还把钥匙弄断在了锁里。后来毕业的时候,他给我写同学录留言:你很棒,谢谢你。那一刻我觉得人定胜天真是一句傻话。
恢复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开始正视他的拒绝。有朋友曾经劝说我给的压力太大所以吓到他,说我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我只觉得好笑,恨不得掏心掏肺的付出所有,甚至还觉得不够哪里有压力;他连机会都没有给我,我又怎么知道。后来我看到有人写:你觉得吃鱼很好,所以给他煮了鱼汤。结果对方却婉拒你的好意,因为他对鱼过敏。你看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人都希望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都给对方——有时候却没有想过他可能对这样东西过敏又或者他拥有的比你给的多。对方需要的是成长,我所做的那些小事于她而言却没有实质的帮助,那些事情不是我非我不可。明明我想告诉他:我可以陪你一起努力,结果却是阴错阳差。
这样下来结果就是很现实,自己还把自己困在那些挫败的阴影里。自己慢慢地才想通用真心换真心的前提是将心比心,真心换真心是双向行为,不是盲目的一厢情愿,也不是一场别有用心的交易。很久以后朋友说我改了很多,我问现在的我回到过去追他结果会不会好一点?朋友说不一定能追到,但是你们的关系会好很多。我听了以后释然了很多。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方式,自己希望的得到方式都会渐渐转化成自己与外界相处的准则。在逐渐接触的过程里了解对方,那是我对于尊重对方的理解。同时不去过分强求对方的心事,我可以关心,但对方也有保留的权利,这样的保留不会因此而成为对方与我的隔阂,注重细节,能够有所感受。接触的事情越多,就知道人与人交往还有些其他许许多多的技巧,只是从那时候明白的尊重一直是自己与他人相处的主线。我因此结交到很多对我有很多好的影响的朋友,所以坚信这条主线不会通往黑暗。
我一直不懂得看别人心里的想法,也不理解别人某些行为背后的潜台词。我能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别人对某些事情是否接受,不确定的时候征询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多多少少会清楚一些人心里的底线,对事物的看法。彼此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交流并有机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大概就是将心比心的真心。就连游戏都要慢慢过关才会有趣,人之间的尊重也不是一蹴而就。古人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验过了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所以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影响别人,请先试着在自己的脑海里演练一遍,假设你是对方而你要传递的方式由另一个人表达。如果方式是你能接受的,你再委婉和对方提及。毕竟对方不是自己,他也会有不同于自己的坚持和习惯,彼此之间相互体谅,人与人相处就会少一些不愉快。如果你因为对方的拒绝而不舒服,你可以表达出你的初衷,再试着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爱喝鱼汤。你尊重和爱护对方的方式,他可能会抱着你说太好了也可能会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长在荆棘里的玫瑰不影响它的美丽,即使你喜欢玫瑰带刺,终究记得要送他人的玫瑰别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