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大大发布活动推文,招募300名伙伴提前加入到这次与众不同的领读活动中。
21点准时推送活动文章,正巧这时我打开了微信群,看到活动通知,立马提供材料,最后成功抢到一张门票,成为300名伙伴中的一员,那份激动无法言喻。
之前的推送表示要共读古典老师的《跃迁》新书时就预定了,还没发货,哭~~~~
2017年7月14日 被运营小伙伴拉入 “跃迁观察团”,详细了解团规,团员进行自我介绍,相互勾搭。
活动网站(http://50.runwith.cc ) 公布,大家共同参与去创造跃迁。
自我介绍
澄清此活动的3个目的:
- 参加《跃迁》共读项目;
- 近距离观察该项目怎么一步步推进成功,了解一些细节点;
- 用学习《跃迁》、观察我是如何来实现跃迁的具体实践,帮助你自己来跃迁。
2017年7月15日 观察永澄老师1周了,[留言汇总]()
老师的话
学习的正确姿势:
- 先看看我在讲什么?
- 如果这个内容让你讲,你会怎么讲?
- 再听我是怎么讲的?
这样的学习效率更高,看似投入了小成本,但是放大了收益。
今日一点感悟:
虽然知道老师一定是在围绕跃迁讲事情,但是整体的脉络还没把握到,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对于我现在的认知来说是高很多等级的,我就是较劲脑筋去想,也是不知道老师的脑袋里是在想什么的,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大到能超过两个物种。
老师每天的日更信息量很大,需要我慢下来去钻研并且持续做。我要每天留言,培养我的秩序感,学着用脑图和结构图来记录,并且输出。
最近一直在思考能力圈的事情,我在想我的能力圈是什么呢?老师经常挂在嘴边说要在能力圈内搞事情,这也是决策的五大依据之一。但是我一直没找到我的能力圈,自从工作就是在做行政,说是行政也不完全,因为工作行业专业性很强,积累的工作经验,跑出这行是没用的。现在要辞职,准备换个新行业试试看,从哪方面入手,我想可以用大大的决策五原则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