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过程中,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所谓“大道至简”,获取更多的利润发生在每行每业,不光光是游戏产业。
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流量大潮中,让不少的弄潮儿赚得盆满钵满。自然而然,一片厮杀中,蓝海变红海,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精益模式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最为瞩目的,非数据分析与挖掘莫属了。各路英雄好汉,都听说了“数据驱动商业价值飞速增长”的传闻。关于通过数据分析发挥产品更多价值的思考可以有很多,以后再讲。不妨先说说及时性。
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大促销,信息传递更快了,给我们写作、阅读、工作、娱乐带来了便利,尤其是移动游戏。
这种便利性,无形中就要求了数据分析工作的及时性,本质上,这是用户使用需求的革新。试想,对于移动游戏来说,潜在的一批批玩家们,完全有可能在数百个不同的渠道下载、注册,并且他们使用的移动设备五花八门。稍有不慎,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游戏就根本没法打开,即使勉强登陆后,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闪退。数据分析师的帮忙找出问题。
上面说的主要是移动设备的多样性,难道设备相对固定的主机游戏、电视游戏,它们的数据分析就不需要及时性了吗?
的确,游戏测评曾经集中在个别媒体、资深玩家、主播等的口中,影响了大批的路人。但随着新一代人类的成长,越来越讲究兴趣、个性的张扬,这种意见领袖式的影响力已经在变弱,或者说只局限于忠实的粉丝了。比方说,如果一个游戏有瑕疵、恶趣味、不足之处,分分钟就能通过活跃玩家群体散播开,新一代的潜在玩家会快速更新印象,口碑效应真可怕!
所以游戏数据分析师们不仅仅要抓紧找出新用户的体验障碍,还得寻思着玩家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哪里没得到满足?
但似乎这些“急需及时性”,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倘使没有那么多的游戏可供人们选择,似乎也就不需要为了降低成本、抢夺用户而追求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了。是的,移动游戏产业的初期便是粗放式的。
不过,无论何时,产业的,并不一定是具体的,毕竟世存匠人。
文/良宵听雨。授权“游戏夜读”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