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外陪读的视角选择,新颖
这个电视剧的切入视角确是陪读妈妈。关注点从留学的子女转换到了陪读妈妈身上。对孩子的陪伴,已不光是针对孩子的学业,更多的是出于对生活、安全和情感陪伴上的考虑。但陪读过程的家庭矛盾不会因为出国而减少,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夫妻异地、老人空巢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海外陪读往往成了众多家庭矛盾爆发的重灾区。无论家庭结构如何、经济情况水平如何,在选择陪读的背后,都是陪读妈妈们个人生活上的牺牲和妥协。
2. 原生态家庭是小孩成长起着关键性因素
同样是陪读家庭,16岁的丁一一青春开朗、调皮任性,个性十足,与董事长得妈妈一再战争,并且招数无穷。为了回上海不惜假造校园殴打暴力视频,无法无天。这得益于他有一个非常强势的职业女强人做妈妈。这种高压下的孩子,要不就是绝对的服从,要不就是超强的反抗。丁一一是后者。不过他有疼爱宠溺着他的爷爷奶奶、有儒雅成熟、风趣幽默的高知教授爸爸,一一与妈妈是有沟通的平台的,矛盾是有转移、释放的。所以一一超强反抗却也阳光开朗。
而罗盼确是一个胆小、乖巧的小男孩,非常的没有自信,没有自我人格。罗盼的妈妈陈莉莉最为朴实谦卑,也最具备中国式陪读妈妈的特质。家庭困苦的她勤劳、善良,将孩子看做人生最大的指望,也甘愿为孩子牺牲一切。这是对罗盼的爱。不过这份爱太沉重,把过于懂事的罗盼压弯了腰,失去了自我,只剩下为父母学习、生活的壳子,血肉不足。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两个家庭在圈层、财力、家庭情感关系、家族认知上的不同。
3. 我们自己的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原生态家庭对小孩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在孩子教育上,我最焦虑的是什么?
可能,我最焦虑的就是我的认知,尤其是狭隘的、错误的认知,从两个原生态家庭带来的还未修正的并且未意识到的狭隘认知,耳濡目染地传到孩子身上。
在离家读书-工作-组建小家庭-再次学习的这些年,我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身认知上的狭隘,也在修正。不过这修正的过程,很痛苦,需要付出点汗水付出点时间付出点心痛,并且因为之前狭隘的认知造成的财富累积延迟、小小幸福感满足的延迟等等。比如如何沟通,如何读书,为什么不能坚持,为什么必须学投资,怎样从兔子升级到豹子。这些认知更新,付出了时间成本。这些也会传给孩子。
可哪些还没有意识到的狭隘认知呢?也会传给孩子。然后让孩子好多年摸索的时间成本来交换狭隘认知的升级。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可好像又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