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完宵夜想着早点睡觉,还是忍不住把这部剧看完了。
我很少看台剧,印象还停留在古早时期的偶像剧,像《终极一班》那样的。
不得不说,这两年确实出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优秀台剧,是我浅陋了。
这部剧讲了些什么呢。
其实讲的东西挺多的。
网络时代的操守,程序正义的追求,法律救助的困局,家庭关系的维护。
但是这些内容,都围绕一场随机杀人案来展开。
那就扯开第一集来讲讲吧。
一名精神病患李晓明在电影院开枪犯下了无差别的杀人案件,给家属和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机缘巧合下,这些人的命运又再次交织到了一起。
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在父母的帮助下改名李大芝来逃避社会的追责,但没想到的是李大芝的新房东应思悦家中也会有一名患精神疾病的弟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李大芝来到一家新闻台开始新的工作,而在新闻台担任领导的宋乔安竟然也是李晓明案的受害者之一。
就这样短短一集,其实信息量挺大了。
对于罪犯家属的社区回归,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真正放到影视作品里面进行这样深入的探讨,还是比较少的。
李家父母在儿子杀人后,被社会唾弃,被媒体不断追问,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他们让女儿改名离开逃避这一切,父亲终日酗酒,母亲每日只能强忍过敏的痛苦带着口罩去卖点东西维持生计。
有段很戳人的台词,是剧里杀人犯李晓明的母亲说的:
这是罪犯家属的视角。
那么对于受害者呢?
李大芝的上司宋乔安在儿子被李晓明杀害后,性情大变,和丈夫走到了离婚的边缘,也对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感到心力交瘁。
剧里面没有对两个家庭明确的感情倾向,始终以一种中立的视觉看待。
但这样的中立,也只能停留在剧里。
以下,就是我的主观视觉了,很主观,没办法。
剧里面为李家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王赦有这样一段话,我一开始看也觉得很有价值。
但是我倒放看了好几遍发现,太无奈了,真的太无奈了。
因为这样的追求虽然理想,但是想要做到就很玄乎,因为社会真的可能做到处处完美吗?而且在进行这样的追求当中,其实对被害者家庭会带来更多的二次伤害。
王赦的追求,个人感觉有点像对程序正义的维护。想到了以前看过的《沉默的真相》
程序正义即为“看得见的正义”,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并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换句话说,司法机构对一个案件的判决,即使非常公正、合理、合法,也还是不够的;要使裁判结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裁判者必须确保判决过程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因此,所谓的“看得见的正义”,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相对于裁判结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的正义。
《百度百科》
法律流程的有序进行是为了避免误判,寻求真相,找到恶的根源,从而找到减少消除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律师永远只帮受害的一方,那么这个职业完全可以由民众来担当。
所以像剧里王赦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值得敬佩,但是这样的设想真的很理想。我也不知道,假设人都有向善的可能,到底对不对。
不过向善,一定是没有错的。
这部剧有个很绝的地方,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放一则社会新闻,然后展现出所谓网友正义的评论。这是真的能让人感觉到网暴带来的那种绝望,所谓的伸张正义,只是借着网络之名对正义的又一次践踏。
剧里大部分的剧情都给人一种比较压抑的感觉,但也会透过很多小细节,展现那些被人们所忽视的善。
李大芝的房东有一个患精神分裂的弟弟,一发病就有可能伤人,但是姐姐一直在包容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不管我住在哪里,我永远都会留一个房间给你。”
身为受害者家属的新闻总监宋乔安,在丈夫和家人的帮助下,慢慢走出阴霾,那个离开的可爱儿子成为了她心里最温柔的寄托。
“希望就在云后面。”
或许,这个算是圆满的结局,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祝愿吧。
下次见。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老谈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