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作者原创)
(一)
我们开车回老汤的老家。
我算是看出来了,一路上他都想找话题来对付开车那瞌睡劲。
不过我也是困极了。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你要一个睡不醒的人陪你聊天,那真是太困难了。
老汤又只好找小侄子聊天。
小侄子挺善良,小孩子精神头也好,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应和着。
我在这暖洋洋的车子里,渐渐地就睡着了。
(二)
我们出去走走。
三个人,各自咬着一根棒棒糖。
我和小侄子两个人咬得津津有味。只有老汤,他特别心虚,只要有人走过来,就赶紧把棒棒糖从嘴巴里拿出来捏在手上。人走了又赶紧塞回嘴里。
特别搞笑。
因为是冬天,田野里一眼看去到处都是枯黄的草,特别萧条。幸好路的左右两边还种着一些蚕豆,给这萧瑟增添了一分绿意。
老汤故意要考考我们这些都是什么植物。
我自小都是在农村里长大,对这些都非常熟悉。而小侄子却已经并不知道农田里种植了什么,只猜它们是菜。老汤给小侄子科普完了蚕豆,摇摇头:你都不知道自己家的田地在哪里了,干脆带你们都去转转吧。
他虽然体型硕大,但在这乡间的小路上走得却非常灵活,仿佛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似的。有的地方似乎和他记忆当中不一致了,也很快能找到另外一条能走的路来。
(三)
田野里风景很好,我们还穿过了一片小树林,听老汤说这片原来还是桃树林,开起花来落英缤纷,产的桃子也好吃。不禁心生向往。
穿过小树林,看到有一小片芦苇地。水边的芦苇高高地立着,垂着头,仿佛也睡着了似的。
我走了这么一会儿,倒是精神头十足了。深吸一口气,乡间的空气带着泥土味儿,比城里的汽车尾气好闻多啦。
特意给这睡觉的芦苇拍了照。
(四)
老汤指着芦苇下的小河说:这就是他们小时候总是跳下去的地方。摸螺蛳洗澡游泳,玩起水来那叫一个痛快。
他难得有这么感性的时候,对着这丛芦苇大发感慨。说完芦苇,又招呼我快走快走,献宝似的,又指着前面的一片焦糖色的枯草说,那是以前很大的一片湖,家乡是典型江南水乡,水系特别发达。
哪里还有水啊。我故意和他抬杠,江苏的水系比较多吧,我们这儿压根没有那边多。
他好脾气地不接话茬,只说:我们这儿的水都是人工开凿的,做出水库来养珍珠,养鱼。
可惜现在几乎水都没了,只留下几株蔫了吧唧的水葫芦。他惋惜地说。
我定睛一看,要是不仔细看的话,这里几乎已经看不出来是一片水域,水葫芦焦黄的叶片蔓延了整片湖,看着和陆地差不多。
湖的另外一侧已经变成了田,里面还有两辆挖掘机在作业,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路上停了一辆车,里面和外面的地上摆满了柴油,那一壶壶的柴油,仿佛就是那誓把水库变陆地的决心。
我们却在一处低洼里还发现了一条小船。它孤零零地躺在狭窄的洼地里,仿佛被人遗忘了似的。又仿佛是过去留存的一点证据。
那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啊!确实是湖,路的另外一侧,确实还有大片大片的水,养殖着珍珠蚌。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有一种分外宁静的感觉。
“我没骗你们吧。”
老汤笑得很开心。
(五)
他兴致很高昂,又指着旁边一个小房子让我们猜。
这有什么好猜的?不就是一个房子嘛。不过这个房子确实看着有点怪,还有它特别小,这样的面积一看就知道不是住人的,从屋子里还延伸出一根长长的粗粗的钢管子。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以前还真没有见过。我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对于未知非常的好奇,我非常诚恳地请教他。
这是机埠。
老汤得意极了,一开心,还给我们说了一个妈妈和机埠的故事。
据说妈妈当年嫁给爸爸,就是因为他们村有那么两所机埠。
机埠最大的用处就是给农田提供灌溉。
所以,有着两所机埠的他们的这个村庄,就压根不用愁干旱的问题。因为两所机埠已经足够解决他们整个村的问题了。
正因为如此,四里八乡的人家都特别愿意把姑娘都嫁到他们村上来——意味着过上好日子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而他们村这些年也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因为大家享受过现代机械带来的便利,所以大家对于这方面的东西接纳度也很高,我数了数农田里的高压电线塔,真的是非常多,虽然我对于它的辐射或者说电场心怀疑虑,但它们已经像是一个个无声的巨人矗立在乡间,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现代文明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更多的便利。
三十年的变化,真不是笔墨能够形容的。
不过脚下的路还没有怎么变。
比如说脚下这机耕路。
大家爱在路旁种点庄稼的脾性也没变。
时光会带来很多很大的变化。但是再大的变化,像老汤这样的,牵挂家乡的游子回来也能一眼就认得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