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必须要保持清晰,有效的,那么自己就要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词语。
逻辑的基本原理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4,矛盾律: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这个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
补充: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当你第一次读到矛盾律时,可能会一时迷茫,但是当你看到它所包含的内容时,你的直觉反应一定是:当然是这样。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
关于灰色地带的认知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我的观点:在这个是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区分对错的是小孩子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都是灰色地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读了上面的这句话,我还是反思质疑下我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我是怎么得来的?看过很多影视的作品,生活的经历。
抽象是灰色地带,在具体的处理呢?我们所做的判断呢?
我认为的灰色地带是不是自身我的主观认为的,是不是有所偏离这个是世界真相?
在逻辑的世界里不存在所谓的灰色地带,处于灰色地带就说明你没有看清,在理论上讲,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确定是可能的,那么你目前所不明白的事物最终总会水落石出。
这个观点有点颠覆我之前的认知。
我自己比较常忽略的事:
1.在探寻原因的时候常常半途而废,没有深入挖掘真正的根源。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我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的关系:A→B→C
萨姆闻到厨房有一股腐烂物的气味。通过观察,他发现气味来自于水槽下面的一只桶里,那里盛满了散发着臭味的水。一旦他倒掉桶里的水,臭味就随之消散。但是,一会儿工夫,桶里就会再次盛满带臭味的水。现在,如果萨姆不断地通过倒水来解决问题的话,我们谁都不会夸他聪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找到漏水的管道,并且将它修好,因为它才是不断积水的根源。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2.没有将原因分类,对一件事物对其原因分析的越多了解就越深刻。
常见的有四因论:动力因,还有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3.在接受一些词语的情况下并没有的去审查去真正深入的理解其定义,莫名奇妙的就吸收了。这样自会造成自己的大脑的混乱无序。
定义的方法: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