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写作的第五十七天。中间有六天没有写文章,都有关注我的人问我到底怎么了。最近确实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搞得有点心情不佳,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写,但是为了不荒废这些日子的努力,我还是要求今天必须恢复写作。
今天聊聊文科的价值。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估计现在也没有什么改观),高中选文科基本代表你这个智商低。正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毕业于大港油田的最高学府——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都是油田每个班前三名才能考进去的。我那是学的比较好的是——语数外三门主课,剩下的综合都很一般。高一下半年要选文理科,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班只有我和刘娜在没有回家和家长商量的情况下直接选择了文科。我还记得我英语老师滕老师知道我选择文科的时候,非常诧异的看了我很久,怎么会选择文科呢你?
但是,对于我来说,原因很简单:学文科和理科,达到同样的成绩,我学文科更轻松。况且,我数学还可以,一门数学分数就可以让我在班里排名不错,干嘛在数学学霸里去拼。
有点田忌赛马的感觉。
高二开始,我就开始生活在一个班就有可怜的几位男士的班级里了,体育比赛时,我们啦啦队的力量无与伦比。
但是,总有一种话语或者微微带有嘲讽的气氛围绕在我心头:学文科的,尤其是男生,笨。
不过,那段时间,因为没有思考过未来的世界的变化,只想着能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所以,对这种嘲讽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况且,我还在高中拿了体育和一些文艺比赛的名次,还觉得自己牛的不行。
大学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学院的一个国际新闻专业的班里,全班26名同学,只有6名男生。那时候,我们学英语、日语还有只能用于写新闻论文的新闻专业书籍,打打球,谈谈恋爱,没有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学习那么多跨专业的知识,傻乎乎的到了大学毕业。
毕业了,有了一种感觉:文科等于没专业。
毕业之后工作到现在,我一直是在纠结中度过。为什么?就四个字“没有专业”。我做记者,财经记者,没学过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不懂,当时很羡慕那些经济学毕业的同事,能够看透企业的问题。
怎么办?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自学之路。
我报考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在职金融硕士,学习CFA的一些知识;我又自学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当时恨不得把英文原版的背下来;我学习法律,基本的民商法的概念我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我学习商业,每周都会读一本商业书籍,什么《谁说大象不会跳舞》、《基业长青》、《执行》等;我还学习营销,经常购买《销售与市场》等杂志,一个个案例去看,虽然当时也没有什么读后感;我学习互联网,看《连线》杂志,读《长尾理论》,通过采访报道写了《web2.0的第一分钱》。说实话,那时候web2.0挺难的,但是现在都变成了事实,但是的预判成了真。
可我依然觉得我没有专业。
英语?得了吧,英语可能只能保证我在失业的时候不会饿死,总能教教小孩英语,但是,能做高翻学院那样在可以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吗?可以像李阳、芮成钢一样英文出口成章吗?不行,不能算专业。
金融?经济学?法律?天那,我什么都会点,但什么都不会。
也曾有同事批评我这种做法,说你啥都想学,都没学咋地,有啥用。
是的,我也清楚,但是我依然采取这个方式,不过变化一点方式:
我做养老,涉及医疗、护理、餐饮、社工、康复、物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等,我就开始每个季度完成对一个业务的知识体系打造,现在,基本上,我可以和很多医生聊专业的疾病,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管餐饮,多年经验的厨师长都认为我的餐饮管理模式非常有效,教社工,我亲自带出来几名受到老人好评的社工……
但是,我现在依然没有一个技能,但是我有了专业,一个创办企业并带领大家朝着正确方向走的专业,一个在养老行业里比较具有竞争力的专业。
在这个过程,我还发现我曾经非常羡慕的专业人员有一些天花板无法克服,比如,护士大多就按流程做好护理工作,打针输液,但是在护理管理上表现不佳,我需要一点点带教,还有很多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有类似的问题,表现为自己在自己的专业里跳不出来。
这时候,你发现没专业的到有了优势。因为我没有专业,因此我没有专业的一些恐惧和束缚,我就会从各行各业去吸收经验,比如,做养老,我曾经从幼儿园、4S店、餐厅、酒店、保险、直销、房地产、医院等都学到过相应的东西,最后用一种乐高式的搭积木的方式拼接成我们独特的医康养模式,不仅吸收了国际先进模式的理念,还成功的落地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康养综合体。
这样一看,文科有用吗?专业有用吗?
我发现文科有用,文科,尤其是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看似无用的学科,其实锻炼的是一种复杂的思考能力,这种思考能力不是直来直去的,而是根据不同情境、不同对象,来产生的不同的反应的思考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思考能力。
现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复杂的思考能力,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他翻遍了当时的大学课程简介,认为“短篇小说写作”和“诗歌鉴赏”是对培养管理者最有用的课程。
为什么?因为那是对人的学问。
而理工科是培养对物的分析能力。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理工科(单一的,不太喜欢文学艺术的)的人,经常会直来直去,用一种对物的僵化思维模式用在对人上,结果很惨。
万维钢说文科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我高度认同,特点如下:
1、探索新事物。真正的文科学习应该是这样的:比如学历史,学习中日战争,就把迄今为止中日之间发生的战争都介绍一遍,也都把原因和结果分析一遍,最后让你思考:中日之间还会发生战争吗?如果会,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如果不会,为什么?
我们很多人都很害怕这样的题目,What?什么才是标准答案啊?对不起,没有标准答案,就好像在民国末年军阀混战,国民党、共产党都在寻求一种发展中国的道路的时候,每个人的目标都一样,但是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只有毛主席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这种分析也是如此,结果不重要,分析过程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脑子已经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刺激下,秀逗了!
2、获得洞见。每天我们都淹没在信息浪潮中,各种声音,特别是截然相反但都有理有据的声音充斥耳边,你面对此,如何做决策。比如我们做养老,我们在每个城市里都是最高的价格,有一个大企业的总经理曾经发给我一份调研报告,说丁总,看了调研觉得养老根本没法做啊,你们怎么做的。我一看调研报告,这是用退休金的标准来确定收费价格的,当然无法挣钱。我就给了他一句回复:你们卖楼盘怎么不以工资平均值作为售价标准呢?哥们突然大彻大悟。
这就要求我们有能力在海量信息中,心中有基本逻辑,然后据此选择哪些信息,忽略哪些信息,经过调研和实践,做出自己的理解,这是功夫所在。
3、选择与决断。很多时候,理工科是学习一种自然规律,然后据此去行事的。但是,文科没有,是没有现成规矩的,要去自己形成,就如同王小波的写作风格,如同周星驰的表演风格,这都是独创。
这种文科能力培养的是一种领导力。就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想做出一番事业,就要涉及到创新。创新就是没有前车之鉴的,必须自己设立规则,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天马行空的思考和实事求是的调研能力的结合了,你不觉得那些基于历史编写出来的小说,如《甄嬛传》、《射雕英雄传》、《鹿鼎记》都是这样做的吗?
4、理解他人。人要发展,都要从自己干发展到带领他人干的过程,这种过程就需要领导力,而领导力,除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外,很重要的是一种人性魅力,而这种魅力,一定是通过沟通,通过理解他人传达出来的。
学文学最是如此。小说和话剧中都是各种人物关系构成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生活背景、经历,对一件事的反应就不同,你就一一进行分析。这种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你能理解你的家人、领导、下属为什么这样说话、做事,你也愿意接受和倾听不同的意见。
这不就是领导力最基本的素质吗?
5、影响力。比如写作,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出版社编辑不喜欢你的作品,你的作品就无法出版的年代了。各种渠道,各种平台,有才的人就可以有能力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普通人,瞬间变成知名人士。比如当年明月仅仅就是一个普通公务员,但是写出来风靡全国的《明朝那些事儿》,天下霸唱、南派三叔也都因《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挣得盆满钵满。
这样,影响力就有了。
所以,学文科没用吗?那是你没学好,那是你没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