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情怀是一个很做作的东西。
五六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特别流行非主流,那时候的情怀好像就是什么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眼泪就不会掉下来之类的。
到后来,听说陈奕迅是情怀。于是各种陈氏情歌成为了KTV必点项目,仿佛还真有一种幻觉,听陈奕迅的都是有故事的人。
现在,段子手薛之谦一样也成为了情怀,不管喜不喜欢,先在手机里下满他的歌再说。
不久前我在一个公众号下面看到了一条留言说背景音乐可以换成陈奕迅的,更有味道些。
的确,我不否认很多陈奕迅的歌是能深入人心。
的确,我不否认很多陈奕迅的歌是能深入人心。
但是其中滥竽充数的也不乏少数。
现在想想还挺可怕的,那时的非主流成为了主流。
就像五十年代《在路上》中描述的美国垮掉的一代,标榜着迷茫,堕落为荣,标签上伤感,孤单。
以一种你以为特别的方式宣告我和世界不一样,其实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
英雄和狗熊也只有一线之差
雄心和野心也只有一线之差
温柔和阴柔也只有一线之差
爱情和奸情也只有一线之差
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如果想通过外在的表象说明你的气质,借用胖子的那句话,你还天真呢还是无邪呢?
猴猴说
情怀并不是用来彰显品位,而是用来反映品位。
我的情怀就是春天被我掰了脚的竹笋虫
我的情怀就是夏天用勺子吃的半个西瓜
我的情怀就是秋天被隔壁小刘赢了弹珠
我的情怀就是冬天早上结的那一层霜花
肤浅又怎么样,高大上的东西我还玩不来呢
五六年前的非主流不是那时我的情怀,但五六年前的我却是现在的情怀。
如果情怀变成了一种潮流,快的更新换代也请不要消费所谓的情怀。
我喜欢慢的节奏
因为发呆也是一种情怀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就算是辩论也不怕猪一样的队友,而怕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对手
道德是一种比法律更有力的束缚
有一期的奇葩说在讨论臭不要脸到底是不是好事
陈铭和陈咏开都站在了宇宙中心的道德观上说的头头是道
没错,我认同你的观点啊,但我不会这样去做
因为我知道你在用普遍的八荣八耻社会认知的潜意识掩盖你真实的道德束缚
人都害怕自己变得特殊化,与社会格格不入
所以一生都是在不断地适应社会
社会共识到底是什么
需要多少人认同还是身体力行
恐怖在于被社会共识化还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
即变相的思想操纵
情怀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