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你之所以看这篇文章,是不是因为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看一本书了?其实,你不必对此感到难为情,因为我也跟你一样。
在简书写的第一篇文章《90后毕业两年就结婚生娃好不好》,更新到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之后,被好几个微信公众号转载。其中一个是一家图书公司,为表感谢给我寄了两本书《摆渡人》、《萤火虫小巷》。
想想已经好久没看书了。于是拿起《摆渡人》看了起来。看到50多页还是感到很迷茫,不知所云,有所吸引力,但是又迫不及待想要知晓后面的内容,于是终于耐不住上了豆瓣看了点评,发现不少人对这本书并不看好,也有网友简单讲述了该书的主要情节。于是,就此放下,打算送人。
过后,我又在反思,就算这不是一部经典,但如果看下去呢?或许有所收获。只是,我已经没了太多的耐心。
于是,来谈谈为什么居然连读一本书都静不下心这个话题。我想,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应该不止我一个。
一、读书竟成装逼利器
某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太阳暖暖,心情美美,再来一壶清茶,咖啡也行,把书桌收拾干净了,然后才慢悠悠的拿出一本书,打算读一读。
刚读了没两行,觉得总缺点什么。对,缺了自拍。好不容易有这个心情读书,怎么能不在朋友圈广而告之。
摆好书,茶,对好光线,“咔嚓”拍一张照,上传,附上“阳光灿烂,正是读书好时光”。结果呢,书没看两页。这样的蠢事,我还真干过。
更有甚者,为了看本书,特意跑到咖啡馆,买了咖啡和甜点,找个好位置,刚想看书,结果旁边来了几个大姐,说话特大声,顿时扫兴而归。
不觉得矫情吗?什么时候开始,读书需要这么多附加条件,不仅要天气好,心情好,还要环境好。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装逼利器。
拜托,你敢不敢,随时拿起一本书,放下手机,读的如饥似渴,忘乎所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每当当网、京东商城搞活动,买一推书回来;每次经过书店,总是忍不住走进去看看,捧几本书回家。然后,喜滋滋地放入书架做装饰,美滋滋地叠在床头做摆设。
似乎,有书的房间才完整,有书的夜晚才睡的踏实。可是,究竟看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养分,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二、曾经的读书经历
回忆起以前,小学时太贪玩,也没有很好的引路人,没读几本好书。
初中时期,学业倒是不忙,但是那会青春小说刚兴起,《那小子真帅》、《左耳》、《明若晓溪》等书的吸引力太大了,于是乎从同学那里借来,晚上偷偷地在被窝里看完。
看了不少此类的书,但发现毫无用处,只是比以前更“作”了。估计是那会看此类书看多了,现在便再也不想看了。
高中时期,想读点经典,但是课业繁重,为了高考别无选择,除了规定的必读名著,就是教科书、习题本和试卷。
真正有时间看书,是在大学。有事没事老往读书馆跑。
但是因为兴趣面不够宽,所以阅读面很窄。男性作家如李敖、王蒙、钱钟书、贾平凹、刘墉等等;女性如三毛、亦舒、张爱玲、毕淑敏等等;国外的则只看经典地不能再经典的诸如《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之类了。偶尔有喜欢的作家,会专门找书看,例如春上春树、渡边淳一之类。
毕业后,看的书实在太少。大多与工作相关,因为之前的工作是记者,于是看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柴静的《看见》、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孟非的《随遇而安》等等。
还有朋友送的当下卖的比较热的如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一类。
更多的时候,是心血来潮买了书,但没好好看。
三、为什么无用的书不想读
想来,读过的书实在太少,肚子中墨水太少,于是,有机会与有学问的人在一起,总是不敢过多开口,怕出了洋相。
有时候也会下狠心,想要好好补补课,但真的要去落实,又感觉有一百个理由导致自己做不到。
看到知乎上有网友说:读书能立刻让你买上房子吗?读书能立刻让你泡到妹子吗?读书能立刻让你变成富翁吗?......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权利至上的社会,基本的需求都没解决,你会静下心来去读书吗?
乍一看,也是情有可原。白天在公司拼命干活,还要受同事排挤,老板白眼;下了班,公交换地铁再走一段路才回到自己的出租屋;晚饭草草解决后,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看两集《芈月传》或《跑男》,又欢乐又放松,好过去读一本需花费脑筋牺牲脑细胞的经典书。
除非要考公务员考证,才不得已挑灯夜读,绞尽脑汁。
眼下的工作够累了,生活够烦了,哪有心思读书啊。可是,刷微博、翻朋友圈,晚上的6点到10点一晃而过。真的没有时间吗?也不是。
只是,不得不说,不少人读书的功利心实在太强。你害怕读完一本书,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浪费了时间却没有收获。于是去读所谓的成功学、励志书。
殊不知,那些看似无用的那些书,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多年以后细细品味,才知其对人生的意义。
就算社会越来越浮夸,人心越来越浮躁。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可有心,每晚睡前读读那些无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