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我想了很久,我终于鼓足勇气开始写了。因为我姓吴,吴等于无。所有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名字叫做“无孤独。”多少滑稽的名字。孤独伴随着我的一生,我想直到我的肉体被送进焚尸炉而燃烧殆尽完了以后,孤独这家伙才会彻底的离开我的内心。我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是痛苦的,可是我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痛苦的人才能写出令世人都叹为观止的文学作品。海明威说了一个不幸的童年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作家。当然这句话很片面。的确,伟大的艺术都是痛苦中所诞生。留守儿童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了。以前是有六千多万的吧。现在应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的确,没有父母照看的孩子的问题是比有父母照看的孩子问题多得多。最大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心理问题。这里我就不举例了。在缺爱的环境下,心理不健康是必然事件。倘若没有人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的话,非常有可能心理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大多数留守儿童心理都不是健康,包括我。只有极少部分的稍微好一点。留守儿童是这个时代不幸的产物。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去打工,牺牲的却是自己孩子。大城市并没有容纳这些务工者,最后务工者都要各回各家。如果说户籍制度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最会祸首的话,我想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东部与西部发展水平不平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缺爱。正因为缺爱才会造成种种不幸。爱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能创造一个人的一生。留守儿童的确可怜,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这些人长大了以后,会比其他人更加坚强,思想早熟,独立。缺点就是自卑,过于自负,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孤独,,基本什么事情都自己做。
我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幸,留守的生活极其孤独。漫漫长夜的等待,寂寞的时候我总希望遥望星空,璀璨斑斓的天空能够寄托我的思念。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可以说微乎其微,我也能够理解。我最喜欢看书,肯定不是语数英这些。是课外书罢了。从这些书我得到了许多我得不到的东西,是书籍教会我如何去做一个人。小时候在家,不得不一个人洗衣做饭。肉没烧熟直接被送进了医院,可以说很倒霉。我不想继续往下写了。没意思。这本书小说是最真实的自我,现实中的我是伪装的。自卑我有,非常严重。严重到我无法直视女生的眼神。除了我的好朋友以外,我害怕我的丑陋玷污她们的双眼。我一般不怎么跟女生正脸对视。走路也一样,低下头。自负让我过于自信。现在慢慢好起来。孤独才是关键。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灵上的孤独了。这本小说基本上代表我。很多负能量的话我就不说了,看着就好。这本书大部分都是亲生经历。
小说名字叫做《无孤独的安眠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这是我三部曲里面的真正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同时也是我个人的自传体。我运用了现实,幻觉再加梦境。我在这里制造了三个意识流。梦境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幻觉是真实存在的。中心思想就是围绕着留守儿童。不幸的童年的确能影响人的一生。唯一的解救办法只能靠时间的流逝洗刷曾经的不幸。里面包含了三种意识层次,现实的美满和幻觉的残忍再加上梦境的虚假。通俗来说,现实是我美化了也是我意淫的产物,现实中的我获得了很多人的爱,大家都照顾留守儿童,以至于里面的这些留守儿童都活了下来。幻觉才是我最真实的经历。两个作对比而已。无孤独≠吴莹莹。这里这里解释一下。这个名字我用了十几年,后来改了。这个是我现实中的名字。幻觉中的名字叫做无孤独。幻觉才是最大的看点。写梦境之前都是幻觉和现实交错。安眠药。药能拯救人的。在书中,药,是摧毁人的毒物。安眠药是制造梦境的产物。幻觉里面的所有人物我都用了形容词来代替。没错,他们一个个都去自杀了。我活了下来,我为了逃避现实,不断吃药麻痹自己,最终我疯了。
灵感来源于贵州毕节2015年4个留守儿童在家中自杀,2017年云南17岁留守儿童自杀,12年毕节4个流浪儿取暖中毒而死,唯一的女留守儿童,灵感来自于台湾作家一本叫做房思琪的初恋花园。因为留守,没有性教育,她被诱奸了,她以为那是爱,的确是爱,变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