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已婚少妇发了段语音过来,当时和人在逛超市,没有听。她是一起玩过游戏的小伙伴,自打没玩游戏就很久没联系过了。我当时在想,她找我干嘛,空虚寂寞冷想撩我?还是玩游戏找不到小伙伴想拉我再下水?或者生活遇到什么烦恼要向我倾诉?我猜想着无数种可能,好奇她会跟我说什么东西。
回来迫不及待的播放,想象力还是不够丰富,她说的内容我没有想到。原来她说自己说话唱歌都不好听,看我朋友圈转的“如何练就好声音”,问我学过没,效果怎么样。这是我没想到的,因为游戏认识,一切想法都建立在游戏里的世界没出来,不曾想到除了游戏里那点破事,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交流。一个多周没练习了,课程还没学完,效果还是有的。按教导的方法持之以恒,我相信是可以极大提升的。我把自己账号给她登陆,让她试听下效果,很高兴通过自己的影响,让别人学点东西,做个引路人,让身边的人更好。期待共同成长和进步,互相鼓励和支持。传播正能量,让这个世界稍微变得那么美好一点。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通过努力先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进而带动和鼓舞身边的人。
今天的收获,行为经济学中的有趣发现,《怪诞行为学》的作者艾瑞说,发现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别人怎么花钱,比如信用卡的支付,和直接用现金支付,对我们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就很不一样。假如去吃饭,要花1000块钱,绝大数人选择使用信用卡,不是因为返点积分之类的优惠,而是因为信用卡的支付痛感低。所谓支付痛感,就是你花钱能感觉到的一种心疼。从口袋里当场掏出现金来,痛感是最强的。不是现金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关键在于当场,信用卡痛感低是因为真正还款还要等到下个月。他说了个极端的例子,一盘菜值50块,你可能50口吃完,相当于一口一元。那如果饭店不论盘卖,论口卖,你吃一口,我收一元。你肯定不乐意,我在这吃饭,老板在旁边数着我吃了多少口,你深刻的体会到了每一口都是钱。。。
如果是预付或者后付,就感觉不到钱在减少,这就是我们在家里用水电都不怎么计较的原因,因为一个月就付一次就可以了。所以谁如果想督促自己省钱,应该在水龙头上接一个显示钱数的水表。从他说的这个道理,用信用卡支付,我们会更乐意花钱。从商家角度,多支持信用卡,或者分期付款,让消费者更乐意花钱挺好。
另外一个解释,用信用卡支付的时候,脑子里的金钱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数量,不会有太大感受,可是现金支付,就需要掏出一张张钞票,等于把金钱分成了若干小块。人对连续的数量不敏感,但对分块的东西很敏感。这个解释的实用价值是,想省钱或节食,就应对事物进行分块。比如吃薯片,直接打开一大包连续吃,一部出身就吃多了。如果买的是小袋包装的,一包吃完不太可能再来一包。想要节食减肥的人,吃饭最好用小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赌场的筹码,如果直接用现金支付,痛感特别强。换成筹码就会更乐意花钱。学校的洗澡房,插卡扣费,每隔一秒掉一分钱,虽然洗十几分钟就一块多钱,但是一边洗,一边看着钱减少的感觉会让人想要越快洗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