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永远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该爱的人勇敢去爱,想做的事抓紧去做”
从18岁读完高中我们就离开了父母,且越走越远,从最开始两周一个电话到现在的一年回一次家,虽说有:“父母在,不远游”,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现实需要生存的社会里,我们这一代早已不是待在父母身旁,而是逃离了故乡,走的越来越远。
但归根结底是有家的,正如一棵树枝干再繁茂,就算伸到天空之上,也是有根的。从半月的一次电话,一年时间的几十次,看上去很多,但你与家人是两条越行越远的平行线,且永远不会相交。你有自己要做的事,在这个社会里,你马不停蹄奔波打拼,最后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为了让父母过好,让下一代更好,那么在离父母越行越远的行程里,多通电话问问他们的情况,多的时间里回趟家看看周围的变化,你就会有一种归属感,你就会觉得初心还在,踏上征程方得始终。
02
当《朗读者》选择陪伴的话题,麦家写给儿子的信,郑渊洁读给父亲,“家”在心底是一根线连着那头飘零的“风筝”。人生总是有很多突然,意外和明天谁也不知哪个先来,要说的话尽早说,该爱的人赶快去爱。
从完成高考到现在实习,三四年的时间里,从火车票到飞机票,从在家的几个月到规定的几天,真真切切感到我们注定和父母渐行渐远。现在每次回躺家,都会提前算好来回时间,都会把要办的事罗列出日期,都会把要赶回的机票提早买好,仿佛形成了一种流程。
03
年后回家的几天时间里,家乡近年来的变化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美,待了八天的时间,以至于说真的待久了,就会有一种不想走的感觉,你会觉得自己当初怎么会选择那么远。村子依然是熟悉的房屋街巷,环境比以前更好了。家里离村头较近,算是在村中心,也就是个十字路口的地方,每当吃完饭总会有老人过来聚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玩玩牌,打打麻将,而一年又一年里,牌依然是当年的牌,桌子依旧是原来的桌子,只是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没在的都走了,而且永远不会回来了。
今天还在牌桌上一群老人们玩着三缺一,明天就会真正的“三缺一”。听家人口中说着谁谁又走了,谁谁病倒了,你仿佛觉得昨天还在玩着一块两块,还在相互开着玩笑,第二天便一早走了,永远留下的是牌桌上的话语与笑声。
04
朋友的父亲,因为一次意外而离开,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是再一次确定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连续问了好几次。当确定成为肯定,冒出的“怎么办,以后怎么办”这是我第一个想到的,我想也是家里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想到的,家里的一切,交给老人和孩子,很难,很难。
对于这样,我们只有正视,正如朋友要肩上挑起担子,没有选择,只有去走。有时,生活真的会教会你,经历让你学会很多,懂得许多,酸甜苦辣,都要你去品尝。
05
当你回到家第一眼看见家人的感觉,就是家人的变化,看见母亲头发间明显又多了几根白发,父亲的额头间又多了皱纹,奶奶上了八十多的年纪,时间会把好的,坏的,都带走,剩下空空如也。在所有的长河里,所有的都演变成过去,成为“历史”,所有都抵不过时间,逃不掉岁月。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要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