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超级爱走神的人。上学的时光,课堂内外,不管是看书(主要是需要动脑子的书,不限于理科及外语教材),还是听课,做数学题等等,大多都是在走神中度过的。而且伪装技巧极其高超。不光可以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绿树小鸟,也可以直接盯着老师的面孔发呆,并不时在老师停顿的间隙中点头、微笑,充分表达对于老师“言之有理”的敬佩之情。因此大多数时候,老师们都没有起疑,把我认作是一名乖乖好学生。所以,尽管成绩不好,严重偏科,作业也很难完成,他们也没有过多为难我,顶多怀疑是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尽管回想起来很是羞愧,但也自我辩解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年轻的自己并不懂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但是现在,青春已过,再没有了挡箭牌和借口。
考研的时候,我也曾满腔热血地冲进小树林,捧读词汇书,可是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了。我看着树林里一株白花,任思绪奔腾良久,回去写了一首唯美的诗篇……可是,单词呢?书签好像永远也超不过D,尽管也能糊里糊涂地在各种英语考试中勉强及格。但是,小聪明和小运气不能帮你一辈子。
当然我一直深知自己的顽疾,但就是改不了,就这样错过了很多人生转折的机会。
过了很久,我终于才明确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缺乏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很多优秀卓越的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但我依然改不了,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改,以及用什么方法才能改。
而且专注力的缺乏也直接导致了低效和拖延的老毛病。上学的时候一篇论文非得拖到最后的deadline才开始搜集素材,考试临时抱佛脚也是家常便饭。工作之后(我做了很多年的文字编辑),常常在网上闲逛半天,才慢吞吞地点开最小化的word文档开始赶稿。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各种分心和拖延,很可能还要自觉加班才能完成。如此种种,真的是罄竹难书,无可救药啊!无奈之中,只能承认自己的平庸与无能!
直到今年,突然发现了一样宝贝。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方法,也不乏大神推荐,却轻松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不治之症——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这也是本篇文章诞生的缘起:好东西拿出来分享,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也许你会问,真的有这么神吗?不管别人说什么,你一定得亲身试试才能知道。
番茄是什么
番茄工作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是一种微观时间管理方法。简单地说,是这么一回事:
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To-do List),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在任务后面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3~5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循环下去,完成的任务可在清单里删除。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如25分钟)。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规则,总结如下:
1、番茄钟(25分钟)不可分割,不存在半个或一个半番茄时间。
2、耗时超过3小时的任务需要再切分。
3、每个番茄钟开始后,不能暂停或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否则只能作废重来。
4、若一项活动花费时间很短,不到一个番茄钟,可与其他活动合并。
5、番茄工作法不用于假期和休息期的活动,即非工作时间。
举个例子:假如你用3个番茄时间陪儿子下棋,或用5个番茄时间钓鱼等等,那就是破坏了其中的第5条规则。
此外还有一些附加规则,如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数据和别人比较,番茄数量不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必须对应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等等。
总之,番茄工作法是围绕着任务和时间展开的。
开启番茄钟
具体执行起来其实非常简单。除了准备一个闹钟,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方法之外,在智能手机和电脑普及的时代,你还有更多的选择。随便以“番茄工作法”为关键字,搜索一下相关的电脑软件或手机app,选个好评度高的下载,就可以随时随地用起来了。大部分都能在电脑和手机端同步,这一点非常方便。注意!用什么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行动和坚持!因此我并不准备在这里列出具体的软件或app名称,把文章变成一篇技术排行榜。这种排行榜已经很多了,而且很容易搜索得到。
事实证明,太复杂的方法往往记不住。简单的方法对应简单的工具,过于复杂花哨反而容易喧宾夺主,偏离主题,从而分散你的注意力。
因此我只用最简单的倒计时工具,以及默认的25分钟来做实验,并且不苛求完全的一致。比如看书,看了29分钟,可以延迟开启下一个番茄。休息多了10分钟,也没什么关系,避免给自己增加压力。工作任务只进行了10分钟就被打断了怎么办?不紧急的事情可以记录下来,延后处理。紧急的干脆先把事情解决掉再回到番茄上来。
当然,不按规则做也是有弊端的。番茄法的制定自有它的道理。比如25分钟这个数值也是经过无数实验得出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疲惫和低效,太短则会导致频繁的切换,浪费心力。但是工具毕竟是机械的,人是活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最佳方案,才能把工具的好处最大化。
比如有的人在上午状态最好,就尽量把大部分重要的任务集中在上午解决;有的人午后爱犯困,就尽量不要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此时进行。也不一定非得把所有工作都纳入番茄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往往可以更高效。只要任务可以顺利达成,就不用过于拘泥。
番茄的细节提醒
保证高效的前提之一,是避开不必要的干扰,比如清理桌面(包括办公桌和电脑桌面),关掉无关的东西:不要登录QQ等即时通讯工具,或干脆挂成忙碌状态,不要打开浏览器看新闻,不要查阅收件箱,最好手机能断掉wifi或静音,对于不紧急的事情延迟回复等等。总之,尽力营造一个安静清爽的环境,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处理重要的事情。
到了休息时间,可以起身活动活动、喝水、听音乐、看风景、方便等等,以轻松简单为准,尽量不要做艰巨的或者分散精力的事情,比如看一篇长长的网络八卦,进行一次结束不了的聊天,打开一本计划外的厚厚书籍。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注意力,很难再回到之前的任务清单上。要知道,注意力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时间段内却是宝贵的有限资源。如果你不懂得划分任务的重要程度,就很容易造成连续多天的拖沓。
另外,并非任何人任何工作都适用番茄工作法。尤其是一些创意性的工作内容,如设计,写作等。但如果你碰巧有拖延症的话,倒也不妨一试。自己预测一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试试看能完成多少,以及有无帮助。相信我,当你初次完成了哪怕只有一个完整番茄钟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
据说,当初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之所以发明番茄工作法,是因为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他曾一度苦恼于自己的学习效率低下,于是便狠狠地鄙视自己说:“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10分钟?”后来,他终于找到了救星——一枚厨房定时器,形状像西红柿(Pomodoro ,意大利语的“番茄”)。就这样,诞生了最早的“番茄钟”。
可惜我未能早点遇到自己的“小番茄”。所幸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用了几天app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阅读专注力明显增强,生活和精神状态也相应改善。说脱胎换骨未免夸张,可是这样大的进步与改变的确对我触动很大。一旦有了做事的专注力与时间概念,一个人对于自身的期望值和生活的信心也会提高很多。与此同时,它也会令你惊叹自己的巨大潜能。
不过,现在我已经很少再用这个方法了。因为专注已经变成了一个新习惯。正如我现在已经在坚持写作,努力摆脱低效与拖延了。
以上纯粹个人经验分享。番茄工作法,很好用的一款小工具,你绝对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