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
五月是个奇妙的月份,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段,最起码在我的家乡是这样的。
这时候刚开始告别长衣长裤,一件单衣罩在身上,咣里咣当,显得自由随性,尤其一阵清风拂过的时候,轻薄的衣服和皮肤轻轻地摩擦,很舒服。
太阳不再像冰箱里的灯,开始变暖,又不热。花也开了,不管你多不开心,它们都很开心,这个季节很开心。开心不起来,可能就是听到了脚步声,那个叫高考的家伙的脚步声。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高三的教学楼中奋斗着。转眼已经快一年了。
记得离高考还有二三十天的时候,我基本已经看不进去书了。但又觉得应该看书,就盯着笔记本发呆,同时为自己的这种状态烦恼着。晚上和好友一起骑车回家,说了说自己当时的情况,他给出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回答。
“我觉得这段时间就是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平稳就好了,这个是最重要的。”
想了两秒钟,就岔开了话题,继续说别的了,但我记住了这句话。
按照我高三的经历,这时候老师们的建议应该是这样的:“最后时刻不能松懈”“这时候应该看看错题了”“考前应该回归高考,看看课本,做做高考题”,云云。
现在想想,这些事情该做吗?该做。有用吗?没用。
就像上面那位朋友说的那样,这个时间,不论是看错题本,回归教材,还是做高考题,起到的作用都是让你安心,让你在有事可做的状态下平稳地度过这段时间,而不会因高考的脚步声而乱了分寸。让你的心顺流而下,让微风吹在脸上,告诉自己,这就是时间的速度,靠着这种惯性,飘过这段日子,飘过高考,飘向远方。
二、焦虑
一年前,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非常焦虑。做卷子时如果遇到卡壳的情况,一身一身出冷汗,觉得自己如果真的走上了高考考场,突然啥也不会了该怎么办。
现在想想,当时觉得那样很不正常,其实在所难免。
那时候整个人都浸泡在了那样的舆论之中,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各种声音都没什么了解,无形中放大了本就很大的压力。
到了大学,有一次刷知乎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心理学问题,大概意思是为什么有些人很优秀却还是感觉很不自信,具体的名词忘了,但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很多成功人士都受这种现象困扰,不可能完全治愈。
看到的一瞬间真是感慨万千,怎么没早点知道这种现象,可能要少吃好多苦。因为一旦知道了其实你周围座位上淡定复习的同学们其实也都如坐针毡,这种折磨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懂得少,把一件事看得太重,因此而患得患失,急躁焦炉,在所难免,这不是你的错,不是每一个12点睡不到6点就起的学生的错。
三、一个观点
高三的时候总喜欢和同学畅想一下高考之后的事情。
“高考之后咱们去旅行吧”
“高考之后咱们一定要找个地方联网把游戏打爽”
。。。。。。
以至于有意思我和同桌说:“高考之后。。。”还没等我说完,同桌立马用力点头:“行!”
高三成人礼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们的生命被人为地切断,分成区段。大家为已经标志好的时刻欢呼雀跃,却忘记了真正重获新生的瞬间。”
人的一生应该是连贯的,人们用小学、中学、大学,用成年、未成年,用二十岁、三十岁,强硬地划分了生命,却忘记了小时候你跌倒后没有哭泣的瞬间,失恋后流血结疤的时间,看到爸妈第一根白发的瞬间,家庭变故后赌咒发誓要活出个人样来的瞬间,种种。
一直以来,学习,积累,成长,都是我们的必修课。现实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在高三透支了自己的热忱,而后用堕落的毒酒饮鸩止渴。外界的划分让你慌了分寸,大多数人的脚步让你乱了阵脚。
回忆一下我高考那两天,觉得非常好玩。
考语文的那天早晨我是哭醒的,我梦见我考砸了,我梦见我爸妈因为我没考好而对我冷嘲热讽,我哭着喊,你们不是说我考什么都没关系吗?醒来之后,我知道这只是我的梦,如果我真的没考好,这样的情况也绝对不会发生。
外界的划分、舆论给我们筑下一道坎,我们要用力地跳,踉跄地翻越,含辛茹苦地爬行,才能进入外界给我们划分的下一个阶段。但你我都应该明白,不论是高三,还是高考的那两天,和生命中的任何一天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在进行着同样频率的呼吸,都在肩负着同样的使命。
在这样一个时间写这样一篇文章,纪念一下我的高三,算是给高三在我心中画上了一个句号。也写给正在焦虑着的学弟学妹们,高三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只是外界刻舟求剑时画下的一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