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人群太多,离婚率太高,大环境鼓励多生孩子。
核心就大家太难找到对的人,喜欢的人,合拍的人一起打发日子。
《我们仨》这本书,早些时间都听说过,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美满生活、和谐关系也早有耳闻。
一谈到婚姻,大家想到《围城》,一谈到美满的婚姻关系,大家谈到杨绛先生与钱老先生的婚姻。
最近,把这两本书都学习了遍。
由于是《我们仨》,真是一位心态平和的过来人淡淡地讲述着自己幸福的一生。
著者如同写日记,没有刻意的写作炫舞,读者如同听着平淡温情的故事,完全是杨绛女士谈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的主观出发。
读完后的第一感受,首先为杨绛先生和钱老平淡地从旧社会跨越到新社会,为他们感到由衷的开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还有如此完美的家庭,和谐的生活,还有安宁的心态来享受生活,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更多的人是面临能不能活着,吃饱,像人一样拥有尊严都是奢求。
真为杨绛先生一家感到幸运开心,他们都有着自己完全的家庭和一生,包括他们可爱的女儿也有着不错的婚姻。
杨绛先生的女儿法国出生,后来再到国内求学、成长,成为一名留学生,后来在高校任教,再与一个总工程师的家庭结合,也是十分完美,当然中间也有很多挫折。
我们这样概括的从大的全局去描述,却把实际生活的艰辛、甚至苦难略了去,而杨绛先生也把生活中的困难、迷茫、担心、受惊、不安略了去。
这也是他们强大的内心,或者说安全感冲淡了这些,以致于也没有太多的笔墨写不完美的事情。
战乱到新社会,这期间太多的苦难,甚至灾难,但在杨绛笔下,我们只感受到他们一家人,具体说是他们三人相依相偎,认真满足的生活,着实难得。
他们一家人是那个时候的高级知识分子。
可能有的简友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觉得他们的生活一般人无法比起,是大部分人遥不可及的。
但我们要清楚的是,他们的纯真,对生活真实简单的索求正是幸福的真谛,里面有太多的生存智慧,而这些智慧并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专有的,恰恰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只不过,我们用自己所谓的追求、不甘把这些纯真给淹没、屏蔽掉了。
如同每个人体内都有两个我,一个本我,专注理智实际的我,另一个我,凭感觉出发。各种与自己过不去。
有时我们会劝说自己实际一点,不要太多的虚妄,不要追求一些表面的事物,但是很难说服自己,因为外面的物欲世界真的很吸引人,自己也顶不住。
杨绛先生在文中也提到大款。
可见有钱人是一种独特的标签,具体代表什么意义呢?真的很难说清楚。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钱人的精力都用在弄钱上,大部分人的精力在应对日常生活上。
杨绛先生的一家都用在了读书学习、教书、传道、著作上。但得到的相对的待遇也是独特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读书,写作是一种快乐,有时候真的和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