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开始接触教育叙事,是2019年的那个夏天,和TFC伙伴们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日子。听了豆豆老师的课后,我开始对写作有了新的想法。我记得她和我们分享,为何要叙事?为何要写作?故事,是人生的设备;叙事,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写作,对抗遗忘;叙事,是一种对事实的斟探,揭示生活缝隙里的乐趣……她还跟我我们说,不要害怕写作,如果没有可以产出的内容,那就从一天最平常的琐事记起,哪怕是一个多么普通的梦……
从北京回来后的那个秋天,我开学组织了一次班会,第一次用长篇文字记录了班会的全过程、收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随后,我主动给TFC萤火虫投去了我的稿子,然后豆豆老师看了我的文章后,真诚地给我附上了一些优化“班级第一课”的心得。从这以后,我开始觉得,有些时候,教育写作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只是我们把它想的难,然后懒得写。如果我们真正去经历些事情,然后思考、发现、反思,再通过写作,变成我们不会遗忘的财富。后来,我在创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想以此来鞭策自己,坚持写作更文。起初,我两个星期更一篇;慢慢的,我变的没那么自律,只是在便签里记录下一些零碎的想法和发现,很少去花时间整合思考。再到后来,公众号变成了我发学期总结的地方。为什么我逐渐淡化了那股坚持写作的信念,我感觉有些惭愧和懊恼?我想,或许是因为整理成篇对自己有些困难,又或许是因为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再或者是因为没有人阅读……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渐渐忘记了“写作”。
直到这个学期9月份,我尝试参加了TFC写作营,和写作的小伙伴们互相监督勉励,和我那位小伙伴每天共创写作主题,连续不间断更文21天、反馈21天,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不错的“写作奇迹”。那是第一次参加写作营,起初想写的内容特别多,每天总会有一些新鲜的输出,完全不会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愁苦。虽然记录的文字,从用词、结构等方面,都是平平无奇,和许多写作营的小伙伴相比,略显无光;但是,每天的雷打不动的更文,让我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较为细致的觉察和思考,从中收获到了独一份的成长。
临近十月份,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便中断了写作日更。再次参加写作营,是从11月17日开始,为期21天,坚持到了12.7号。这一次写作营的形式,有些略微变化。变的是不再像上次一样形式化地监督我们写作、打卡记录,如果没有写作、反馈,结营时就收不到礼物。这一次,是我们自发参与,和小伙伴互相监督,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如果没有坚持更文,自己履行自己的承诺。我觉得这种自我监督、同伴监督的方式,真好~有时候,一个人坚持一件事会很困难;但,要是一群人坚持一件事,就会容易很多,因为有了陪伴和支持。坚持更文这21天,我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我每天不仅在石墨文档更新文字,还会把每天的记录分享在朋友圈。换作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我会这样做。我愿意跟更多人分享我的经历、思考和心得,更希望看到更多人的不同思考。我知道,在这个短视频井喷的时代,不会有多少愿意停下来看看这些“文字式”的记录,会让人觉得无趣、乏味……我也担心,别人会在背后喷我的思想,吐槽我的文字。但是,有一次一位家长看了我写的“不,你错了”这篇文章后,日常和我说起她看了我的朋友圈的文章后,她确实应该反思她教育她孩子的批评否定的方式,她应该多相信、鼓励她儿子才行。其实,我并不是闲来无事为了博眼球、博关注,只是想通过这些文字,表达、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结,如果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行动,那更好……
相比较于第一次参加写作营,虽然经常因为产出的话题而闭塞,但是每一次更文,都变得比以前更加深度思考,这是自己认识上的进步。惭愧的是,没有坚持每天给另外一组的伙伴反馈她们的文字,只是坚持自己的分享。这样让我有些自责,也许这是导致我想不到写什么的原因。因为我只知道产出,却忘记了输入,然后大脑逐渐变的干涸、枯竭……我记得豆豆老师说过,优化写作的一个方法就是“每天不断地阅读”。别人的文字,或许是凿开我们冰封海洋的斧头。所以,写作和阅读必须并行,才能争取最优化。
写作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些人也会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的事;但有的人,却把它当成了事业,有的人把它当成了快乐的源泉,还有的人把它当成是分享、联结的桥梁……如果你也想试一试,不要迟疑,也不要害怕,尽情的表达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