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碰到的问题
最近我在找工作,迫于门槛要求,我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写的是本科学历,当然这是有违自己个人价值观的事情。也经过了一些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向社会妥协。就像最近李笑来老师“介绍两个播放器”的文章,文章里笑来老师“感情复杂地”推荐了两个播放器,感情复杂的原因是里面的视频差不多都是盗版。公司发offer之前我主动向人事坦白这点。进而我发短信告知为何自己没有升本科等。
今天我并非抱怨社会或者用人企业,回想这些我倒是想清楚了一件事情:如果努力工作就能解决生活大部分问题,为何不呢?
## 我发短信的内容
> 我不是那种成绩差的,态度不端正的人,是自律自驱动力的,当初的选择失误,我大学是有国家奖学金,英语六级。一直自我教育就是弥补当时自己的愚蠢。很多人毕业再也不学习了,我一直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者。恳请你们给个机会吧。因为项目我感兴趣愿意挑战自己,共同完成这项目。
也不能说是愚蠢,提前出来没在学校去升本科,好处就是提前赚钱把我弟弟送进学校,学了他喜欢的东西他找到体面工作。然后一家人来上海定居,家庭得以和睦。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生态。现在可以为自己去争取点梦想了。这些本不愿意给人说起。啰嗦了抱歉!
## 引发的思考
### 企业要设置本科门槛的原因是什么?
吴军老师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本质是因为企业想在较大的相对素质高的样本中选择合适的人。
> 大学校园外面的街道: 一本的学校外面玩的人很少;都在学习 。二本的学校多,三本更多……
我发短信之前,其实是试图引导HR看技术和态度、综合素质上,但是发完之后,我却有了自己对于过去几年的总结。权当给自己做一下总结吧。
### 关于时间
比如我学历欠缺,每次找工作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想修上去。考试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高考的失败——价值观错误导致。当初学校可以升本科,再读两年,我没有选择,提前一年出来上班。就像当时要做决定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时间。我对于时间的感觉,好像那时候就开始着急了。
如果我的时间跟别人的时间联系起来,并且能得到正面的后果,这是一个“好事”。
《富兰克林自传》中,富兰克林每天的日程会写:
> 朝问:“今日我做什么好事”? >
我认为的好事,就是这样平常的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
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得到了还算不错的收入,我的家人对于教育这个事情,有了新看法。当时我的父亲沉迷赌博,母亲认为读书是最没用。我还曾经复读过,复读学费都是同学那边借的。父母不想管这些,一路来自己想着读书肯定有用的想法。
来到上海,我带母亲到江浙一带玩,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受了一些教育之后确实不太一样。后来商量让弟弟去学习Java。弟弟曾经向妈妈提过,但是没有答应。就这样我也仅仅是把自己季度奖金给了弟弟做学费,自己手头也还是宽裕,没有可怜之症。
故事就这样发展开来,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家人在上海买房定居。
这些就是我说的“好事”。
我不确定当初升上本科,我的前途会不会是更好。但是我确定,我至亲的人,两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比如我弟弟两年可以修完整个课程再就业。又或者说,在这两年时间里面,碰到了变化的事情可能安排婚事之类,我弟弟不再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 关于"自我教育"
罗永浩给俞敏洪的信中写道:
> 因为我和我国教育制度格格不入又不肯妥协,1989年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主动退学了。 >
> 退学之后基本上我一直都是自我教育(当然我的自我教育远早于退学之前),主要是借助书籍。因为家境还勉勉强强,我得以相对从容地读了几年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我没有勇气同他这样,高中退学。要不然我也不会再去复读。
我一直进行“自我教育”,借助书籍,在心智上逐渐解放。我曾经报考自考,很容易就过了。考到18门的时候,我停止了。那时候,我才明白查理芒格所说:
> 学校最应该教的是:真正的知识学校教不了。>
接触认知与心理相关的书籍之后,这样的感觉更是强烈。
如果将时间规划在“自我教育”,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的知识以及实践复用跟学校知识完全不一样。
我的经历里面,我抓不住那些“不确定的”,比如也许用两年换本科学历会好点。所以我只好抓住“自我教育”。
### 关于勤奋工作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提到:
> 人就是劳动的一生 >
是的,我仅仅靠着这句话,就确定自己勤奋工作的方向。
现在想来,我也算是赚了。如果没有明确这样的价值观,我可能是摇摆不定,朝三暮四的。
仅仅需要勤奋工作,就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明显提升,真是一件“好事”。
而勤奋工作,就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为何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