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书籍的三个标准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因为兴趣和职业使然,我每年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那么,我是怎么选择书籍的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大体来说,我的阅读选择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自己喜欢。
徐志摩就有过这样的话:“我是怎样发现雪莱的呢,有一次我洗脚,随便抓起雪莱的诗集来看,于是就爱上他了。”我自己就保持着类似的阅读兴趣。喜欢文学就专门读文学书,喜欢哪一派或哪一位作家就专门读哪一派或哪一位作家的书。直到我发现更加吸引自己的话题或作家,就继续阅读相关书籍。从爱好出发,走向广阔,走向精微,就可以让自己保持阅读愿望,渐渐从阅读走向对某一类书籍、某一些作家的研究,阅读的层次逐渐提升。因此,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这本《万念》,作者潘向黎。潘向黎是海派著名女作家,她的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几十个字,一个段落而已,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片段式的想法,有些有趣,有些有理,适合闲暇翻阅,喝口咖啡的功夫,就能读好几页。这类书适合快节奏生活阅读。我建议啊,您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书来读。美妆的,足球的,搞笑的,美食的,从兴趣开始,然后再去探究更丰富、更地道的美妆、美食。
其次是学会批判。
有位作家说:一切书籍都不外乎是人类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说明,读书就是用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来提高自己,武装自己,以便去继续征服自然与改造社会。现在,每年都会出版很多书籍,我们怎么评判一本书的优劣呢?问题答案就是,依靠丰富阅读经验。每读一本书,都学会学习、总结和批判。有句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每个阅读者,读过的一本又一本书籍,一定像一个个阶梯,引领自己往更高的方向前行。打一个比方,我读了十年的《故事会》,如果还是没发现,很多故事编的不好,很拙劣、有漏洞,那我就该反思,是不是没有用智慧去读书。
据此,我向大家推荐第二本书《文学回忆录》,作者木心。作者学贯中西,纵横捭阖,给我们讲述了中西方文学史轮廓、比较。有很多观点,正是得益于作者的批判态度。
第三是关注本土书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今天的样子?为了了解脚下的土地,我建议多读本土书籍,以及本地作家创作的书籍。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黄靖创作的《中国活宝卷调查》、庞余亮的《小先生》、高峰的《东去西来》。这三本书其实是系列作品。黄靖先生古稀之年,研究靖江和中国宝卷,写了好几本书。这些作品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深,而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好看。庞余亮先生的《小先生》,代表了江苏甚至中国的散文高度,值得一读。高峰的乡镇系列,以考古的态度抒写靖江,可做靖江人的必读书。
好了,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希望我们因书结缘,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好的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