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户单位回到镇上,天早就黑了下来,我把车停在菜市场旁边,依稀的行人裹紧大衣在昏暗的路灯下撑把雨伞匆匆而过。菜市场已经关门,下了车,我捂着酸疼的后脑勺走进了马路对面的姜汤面馆。
也许是因为南方沿海地区多雨的原因,所以在这个城市,姜汤面馆随处可见。
这里的姜汤面也是有些讲究的,生姜一定要提前榨成汁,讲究一点的甚至会像磨豆浆一样用小磨磨出姜汁,然后把姜汁收在小瓶子里密封起来。所以,这样的面馆,只要从门口过去,就能远远地闻到一阵阵鲜姜的香气。
做面时,一个锅加姜汁烧水,一个锅炒出花蛤和大虾或者肉丝。
这也是这个城市奇怪的地方,你吃其他面,面里的菜都是提前做好的,在专门锅里下面。面好了,捞出来,放在碗里,再加入早就做好的卤汁和配菜。
但是,生姜面一定要现炒配菜,同时另一个炒锅里凉水加上姜汁烧沸,然后就在这个汤锅里下面,面熟了下配菜,再一滚,立即连汤出锅倒入碗里,端给客人吃。
一碗姜汁面吃完,体内的寒气化成一股股热气都散进了我的棉袄里,顿时感觉头不疼了,浑身舒畅了。
我是爱吃生姜面的,只是这里一年四季一个方法做的姜汁面,让我感吃的不够过瘾,放下碗筷,这就又让我想起老家的生姜面。
在老家,没有专门卖生姜面的馆子,大部分只能自己做。
夏天连日的阴雨,很容易让北方人失去食欲。
记忆力,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母亲一定会从菜园里拔几株嫩姜回来。等我把水烧沸的时候,母亲已经做好了手擀面。听母亲说这手擀面做起来是个经验活,面和软了下到锅里容易烂,没弹性,口感不行,面和硬了,做不出来,就算将就做出来还容易夹生,不好煮。要是把面做到正好,除了有和面的经验,还要掌握家里人的吃面习惯和气候。是做咸点还是淡点,是做稠点还是稀点,要看情况来定,总之做出让全家人都满意的面来,怎么也要有个几年的经验吧。
当清水白面在锅里翻腾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切好的姜丝和调味品一起加进锅里,等着锅里一飘出阵阵清香,面就可以出锅了。
在潮气高温的季节里,一碗稀稀拉拉的生姜面下肚,不仅可以开胃,也让人开心,一切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然,像这个好冷的冬天,老家的生姜面,又是另外一种做法。面要稠,菜也丰富一些。
记忆里,母亲先把晒干的老姜切片,然后会用掺了猪油的菜籽油炸出略微呛人的香气。再加入一点纯瘦肉一起炒,肉炒熟时不起锅,直接加水烧开。
面下锅烧开后,再放入早就泡好的梅干菜和调料。梅干菜一定是用霜后的芥菜叶子制作的,泡好切成沫。
当锅里面汤又一次沸腾后,撤火盖锅闷上两分钟再掀开锅盖,一种特有的浓郁香气在冰天雪地里四面八方散开来,闻一下就似乎已经吹跑了你浑身的寒风。饭还没盛到碗里,看一眼就保证你的口水已经流了出来。
想到这里,我仿佛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