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是难点中的难点,每次讲到这一部分,都要花大心思来突破这个难点。这不又到了电功率的第2课时。
一上课我就给孩子们挑明:这节课是九年级电学里最难的一节,平时你们尾巴都能翘到天上,咱现在就开始看看电功率这节难成什么样,会不会难住大家?
铺垫做好了,我把基本定义基本原理讲完了后,给孩子们抛出基训上的三道题。前两道,我亲自来讲。讲完第二道他们个个得意洋洋,分明在告诉我小case。第3道了,我故意刺激他们:我看你们现在尾巴不是翘到了天上,而是捅破了天,别得意太早了,做完第三道题再说,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来研第三题。题目是这样的:(双选)把标有“12Ⅴ 36W”的灯泡L1和标有“8Ⅴ 16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灯泡没有达到额定功率,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电源电压为16V;B.电路中的电流为2A;C.两灯泡的总功率为34W;D.灯L1的实际电压大于灯L2的实际电压。
结果还不到一分钟。我们班的讲课神手申苗怿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大声说:“老师,我做出来了。”我故意瞪大双眼,反问道:“真的做出来了,我有点儿不敢相信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把她送上了讲台。她信心满满的开讲起来,下面的同学也不停的附和:啊!是!对!个个头抬的高高的,还时不时的瞄一眼站在教室一角的我。那眼神分明是在对我说:怎么样?难不住我们吧?!
我微笑着站在讲台下教室的角落里,等申苗怿讲完,全班同学又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请申苗怿同学还留在讲台上,然后,我小心翼翼的走上讲台,问大家:“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听懂了,我说:“听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结果,班里有90%多的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我说:“如果没问题,一定能经得住拷问,现在我来问申苗怿两个问题,大家也听好喽,申苗怿,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灯说L2正常工作?而不是L1?”她立即振振有词的说:“因为是串联电路,所以要保护弱小!以小的为准。”下面的孩子也在跟着附和“保护弱小!”我的天,那阵势,似乎在这个班级里只有我不懂要保护弱小。我继续:“第二个问题,如果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8伏,那么灯L1两端的电压为什么不能超过16伏?”申苗怿立即回答:“保护弱小,所以L2为准。”我又一次说:“请听好我的问题,如果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8伏,那么灯L1两端的电压为什么不能超过16伏?”有部分同学的思维还是非常敏捷,反应特别快的,立即意识到了怎么回事,不是保护弱小那回事儿。我进一步引导:“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如何分配的?”这时有2/3的同学,陷入了迷茫。有少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了,刚才思路走岔了。
接下来我又给了大家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讲题神手王瑞珂,申苗怿再次申请上台讲题,分别讲了一遍以后,这道题便处理结束了。
这一道题花了近20分钟时间,虽然花的时间比较长。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思维一直在活跃着、变化着。在这近20分钟里,我没告诉他们要怎么怎么解答,是他们自己在问题中审视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分析讨论自己的错误,最终用站得住脚的理论支撑自己的结论,相信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一定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辩证的思考问题。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大容量,而且在不断的改进,并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比如多媒体的应用,增大了课堂容量,再比如导学案的使用,又一次增大了课堂的容量,那么,什么才是课堂容量呢?是一节课所讲授的信息或练习的习题数量,还是孩子们思维跳跃、变化的次数,我觉得两者都是,而我更看重后者。
课堂贵在真实,贵在引发兴趣,贵在启迪智慧,提升思维。反思中进步,实践中成长,学习,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