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经理23点在群里@了我,说今日的活动没有刷屏,明天要发红包😢发群红包是办公室的批评方式之一。我先发了红包,然后发了朋友圈,最后我问自己:这该死的朋友圈,到底是个什么鬼😖当然,希望我朋友圈的伙伴们看不到这篇文章😢
HR,负责员工活动和企业文化,这两个标签,让我的朋友圈变成了工作圈、文化圈、推广圈,当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占很少数。是啊,圈里人员成份复杂,但是两类人数占了主流:我的Boss们和我的Fans们。朋友圈里的任何一条信息都会让我的上司和我的粉丝们(有下属,更多的是其他部门的同事)看到HR都在干什么。我的朋友圈不再是我的朋友圈,里面朋友不多,可以给朋友看的内容也不多😢
一般人加了别人好友后,都会跑到他朋友圈看看,他最近都在忙些什么,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朋友圈里都发了些什么。据我所见所得,90后一般都晒自拍;80后一般都晒孩子、工作;70后一般都转发各种经验、理论(暂且称之为心灵鸡汤)。朋友圈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在之前的一节微课上,主讲老师郁金星老师说的,现在看来也是很有道理。
朋友圈作为个人的自我展示,原本是很自我的。但是在这个一切都如此透明的时刻,朋友圈多了很多限制。
试想,人人都有能量不足想发发牢骚抱怨的时候,结果你一抱怨,Boss们心想,这人传递负能量,在团队里是负资产;Fans们心想,这人天天跟我们讲阳光心态,结果自己也会抱怨。基于以上两点(当然也有自己本来的阳光心态嘎嘎),我从来不在朋友圈抱怨(事实是不敢抱怨,惹不起老大们和同事们啊)。
朋友圈里的评论和点赞原本是朋友交流、互动、连接到方式,当上有老大下有小伙伴的时候,一切都不那么纯粹了。看到一个好的链接,老大发出来的,刚想评论下,看看大家全是点赞,担心自己评论被别人说是溜须拍马;而再看到一个链接,原本觉得不咋地的,那么多人都赞了,自己是不是也该赞呢?最后的结果是,点赞、评论与否,与内容有关,但不完全关乎内容。谁用谁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时刻正能量满满的我,朋友圈还是蛮丰富的。我会分享自己工作,这是工作需要,也是自己愿意去做,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主动将这种归属和幸福感分享给圈里的人;我会分享自己的家人、孩子,因为家庭给了我温暖,孩子让我时刻生活在惊喜和感动中;我会转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于自己或可能对别人也有帮助的链接,因为我相信传播、分享也是一种力量。这是我的朋友圈,真实的工作圈、生活圈。
写完之后,我又看了朋友圈,刚刚发出去的活动有100多个赞,其中有boss们的,也有fans们的。忽然觉得朋友圈也不完全都是不好,只是它让很多人在朋友的👍里找到了存在感,它让信息及时分享、传播,只是,需要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