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快走到地铁口时,远远看到半空中有人提起一个melody的手袋,粉粉蓝蓝特别可爱。手袋的主人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姑娘,正忙着从钱包里掏钱出来。走近些才看到两个小不点儿高高地举着钱袋,准备接那个姑娘捐出来的硬币。
每个周六街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卖旗是香港长期以来的一种“习俗”,其实是慈善机构筹款的一种方式。慈善机构向社会福利署提出申请并审批后就可以组织卖旗活动了。慈善机构会召集大量志愿者拿着钱袋走向街头募捐,捐款人士捐钱之后,志愿者会给捐款人士小贴纸或者徽章。由于最初给予捐款人士的纪念是小旗帜,所以这项活动就叫“卖旗”了。一条街上往往会有很多个志愿者,志愿者看到路人身上已经贴有贴纸的话一般就不会向该路人再次募捐了。
我不禁笑起来,本来应该也捐几块钱的,但上班快要迟到赶着打卡,就忙忙地路过了他们。
刚到前台,就看到王校长和阿芬聊得不亦乐乎。校长眼睛定定地看着阿宽胸前的贴纸,满脸无法抑制的羡慕。
“哎~哟~哟~小可爱~怎么那么稀罕呢?阿芬你在哪里捐的呀?”
原来今天的贴纸和以往的慈善机构标志大不相同,竟然是形形色色可爱的小动物照片。阿芬拿到一张柴犬的,一张三花猫的。
“就在地铁站口呀!”阿芬有点招架不住校长萌萌的眼神,在一旁笑个不停。
我跟阿芬说:“你就给王老师一个呗!”
“哎呀,我要给她的呀!她不要。”
“这是阿芬捐的,不是我捐的,我不能要。”
我看着贴纸这么可爱,也不禁心动了。
“王老师,走走走,咱们俩再去捐一个呗!”
“太好了!”
说着我俩就速速地拿着零钱去捐旗。没想到那两个可爱的小宝宝已经被大家包围起来了。我们排着队把零钱投进钱袋里,小宝宝也依次从身边的工人姐姐手里撕下贴纸,贴到我们身上。
王校长捐到了一张伸舌头的小猫和一张啃瓜子的三线仓鼠,我捐到了一张一脸悲催的狗狗和一张红嘴鹦鹉。我用鹦鹉和王校长换了仓鼠,因为我养了一只叫洋芋粑的小仓鼠。
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卖旗对于小朋友来说真是很不错的锻炼。既能提高胆量,勇于和陌生人搭话,又能培育爱心,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大陆来港的居民,我觉得香港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与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大陆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个学过市场营销的学生,我觉得改变“旗”的形态能够大大影响到募捐的成果。
作为一个周六上班的上班汪,我今天过得很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