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度写作营第6篇1136字,累计8129字)
蜀国边境地带,有两个和尚。一个是穷和尚,一个是富和尚。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南海?”
穷和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我随身带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行了”。
富和尚听了后不屑的说:“我已经计划这件事好几年了,我本想雇一条船沿江而下,都还没有成功,你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能行?”
第二年,穷和尚顺利从南海的佛国普陀山回来了。
蜀国边境,距离南海的普陀山,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一直都去不成,而穷和尚却去成了。
我有一个朋友2000年决定徒步走长江,当他向我们这些朋友公布这个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徒步探险没意义,于是遭到很多人的嘲讽,但是他排除各种干扰,从长江的入海口上海出发,沿长江一路上行穿越中国东部的江苏、安徽,中部和西南地区,一直走到了长江的源头青藏高原。
第二年他又徒步走完了黄河。
后来他又开始骑单车旅行,已经骑单车10几年完成了中国境内各地的旅行和欧洲游,目前正准备自由自在的骑单车世界游。
这两个故事从一枚硬币的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说,世间的事,只要我们有行动,并努力去做,再困难的事情,只要自己愿意,都是可以和容易实现的。
从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又向我们表明,其实这样的道理似乎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懂得,而且类似前面所述的故事似乎也不胜枚举,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和富和尚一样没有行动力,没有努力精神呢?
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都被罩在一个无形的框子之中,而这个框子的制造者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
就是说家庭教育为很多人制作了一个笼罩自己自由行动、努力行动的框,有的框高大一些,给人们还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还可以在一个框架内活动。但是有些框就小一些,甚至小的可怜,甚至很紧,几乎没什么活动空间,或者被死死罩住,不能活动。
例如很多家庭中都会有对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和限制,不允许干这个,不允许做那个。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规则和限制是不重要的,而是说这些规则和限制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满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还是这些要求和限制仅仅是方便了我们家长,满足了我们家长的需求或意愿。
正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了这样的框框,从而导致很多人减少或丧失了行动力和努力拼搏精神,于是类似富和尚这一类的人就出现了。
所以,此刻给富和尚讲道理、讲故事恐怕他也就仅仅意识到正是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努力去坚持做这件事,从而导致自己去南海的计划落空。
那么下次去北海、去东海和西海的时候,他或许又会出现类似去南海的问题。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富和尚的问题,去完成一个想走就走的旅行,那么首先就要打破其内心深处的那个框。
只有打破了这个框,富和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并成为一个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想办法,找出路,并且有行动去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