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完成了平凡到非凡之路,后世称“曾文正”,在世则已为完人,出世则几入圣。
曾国藩的一生,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
立德,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
毛泽东评价:“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蒋介石评价:“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他出身平常,可谓草根,智商平常,可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他的逆袭升级之道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01 尚拙
曾国藩7次科考方中秀才,后却高歌猛进,一举中举人、进士而进朝堂。这个科举之路,塑造了他的人生哲学“尚拙”:崇尚笨拙。他的学习读书之法就是笨拙之法,一句一句读,不懂一句绝不下一句,一本一本书的读,不完成绝不摸下一本。他一遍遍的读,超乎寻人的勤奋、吃苦及踏实精神,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往后,开了窍门,则一顺百顺,因而在更难的举人、进士的考取上,几如得心应手。
既然天生钝拙,那就发挥其长处。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他后来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战”。正如杨过的“重剑无锋”,又如郭靖的“大巧若拙”,稳重大气,所向披靡。
尚拙,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
02 有恒
曾国藩的一生,经历无数困难、挫折与失败甚至倒退,然而从未放弃,极耐得苦,艰难驰驱,最后一步步成功。他的科举之路如是,剿匪之路如是,圣人之路亦如是。
很多事情都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一时半会的“猛火煮”即可成功,更多需要“慢火温”,才可能成功。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他日复一日的日记,自我管理,从未间断。他的一生就是不断磨砺自我,自我修炼的一生。在不断的淬炼中,气质人格渐次发生变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毅力,待人宽厚、真诚,品质也越来越纯粹,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不着急,不懈怠,坚持有恒,放得成熟。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03 立志
在经历京官的自卑与焦虑,曾国藩自我完善的欲望愈发强烈,三十而立之时,他决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做“圣人”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是一个宏伟的人格理想,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
在立下这个“终身大规模”的远大志向后,他开始了他的自我管理之路,自省之道,终身学习之法。以终为始,他的一生都在攀援前进,想着目标,不断完善自我,修炼自我,虽造次颠沛,亦不闲置一天一刻,终造就他的立功、立德、立言。
04 自省
孔圣人的“吾日三省吾身”,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在京为官,还是创湘军剿匪的过程,曾国藩都在不断的反省自我。心浮气躁,骄傲自满,粗坯庸俗,暴躁虚伪狭隘偏执……凡此种种,均为年轻时代的曾国藩所有,一日立志后,每日通过日记自我反省,通过亲友自省,通过事情成败自省,甚至潜伏两年,最终“脱胎换骨”。
他的自省之路,漫长一生,终身不断。自省使他改善自我,真诚待人,气度开阔,领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此后他便和光同尘,海纳百川,走上非凡之路。
05 反思
反思,此处为反向思考。湘军在创立之时,曾国藩,并没有首先去想“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他找了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总结别人犯下的错,然后反而行之。他也总结自己犯下的错,通过自省来反思,在京为官时,面对其他官吏,为何自卑,湘军出师为何不利,何以遭受江西困境等等,通过反思,他找出病根祛之,直至成功。
用反向思考找到本质的东西,寻找事情的核心关键,方能正本固源,从而正向积累,走向成功。
06 自我管理
曾国藩为自己的志向,制定了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慎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立大志修炼内心,从不一蹴而就,而制定严格自我管理,终身自律。严格的自我管理,无疑是使他摆脱平庸,走向圣贤之路的关键。
曾国藩的草根逆袭,持续的奋斗升级之道,从平凡到非凡的成功转换,是同样平庸如我们的代代人的学习榜样。他的成长,给予我们成长的启示,也提供我们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