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个问题,你所知道的英文单词中,是首字母为K的单词多,还是K字母在位于第三位的单词多?
相信很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认为首字母为K的单词多。因为我们做判断的基础是记忆中更容易详细的信息,而想起首字母为K的单词,比想起K位于第三位的单词更容易。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都上了“可用启发学”的当,也就是“直觉”。
2
可用式启发,是指一种我们依靠熟悉的感觉做判断,大脑利用可用的、现有的、已知的信息,而忽视了未知信息可能也很重要的现象。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L经常和我说A这个人特别没有礼貌,擦身而过打照面时,从来不说话,因此不是很喜欢他。可是没过多久,A就调到了和同事同一个部门,他们相处很融洽,最近总和我说A这个人有多么好。
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比如,我们在聚会中听到一个人说话感觉很张扬,便认为他鲁莽爱出风头,但他可能是个正派的人;
比如,看到一个人不怎么说话,就认为他性格内向,但他可能只是今天感冒嗓子哑了;
比如,看到一位闯红灯的司机,就认为他缺乏教养,但他可能是一位护送病人的医生。
当我们评价身边人的时候,总是利用当下掌握的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是空穴来风或者充满了偏见,我们依然相信我们当时所认为的。
这种可用启发学,影响了我们对身边人的判定。
其实,我们对自己形象的认识,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稳定,因为自我评价也是基于可用启发学。
那我们到底应不应该相信这样的直觉呢?
“应不应该”因人而异,但是至少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判断变得更客观、更靠谱。
3
不要被偏好误导
有时当我们做决定、判断的时候,会暴露我们的偏好。因为一旦我们意识到偏好和行为不一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这也就是“认知失调”。
事实是a,我们认为的是b,当a与b不相符时,我们更加倾向于b是正确的。
所以当遇到“不舒服”时,我们先不要着急让自己“舒服”,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偏好,给你反驳的声音一次申辩的机会。
4
接下来,有一个非常好用的直觉【ABC】+逻辑思考【DEF】模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引导我们跳出固定的思维和固有的直觉。
A:一个触发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
B:这个世界和我们内心的评价模板产生在一起形成的某种信念(belief)。
C:导致的行为结果(consequence)。
ABC对情况、事实和我们关联的无意识反应,就形成了直觉。
D:开始一个轻松的讨论、争论(debate),尝试用那些不常用的论据解释和观点。
E:通过讨论产生的认识或达到的效果(effet)。
F:采取进一步的行动(further action)。
DEF构成了一套逻辑思考步骤。
我们很多时候都停留在ABC,如果在C阶段导致的结果是消极的、负面的,我们就需要进入DEF的逻辑思考步骤。
而D就是关键。对论据的发现、检验和权衡是清晰决定的转折点。
所以,尝试对我们的消极直觉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积极应对、调整的方法,如此,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希望今天的直觉【ABC】+逻辑思考【DEF】能对你有用。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