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西端从嘉峪关起,首先经过酒泉连绵向东而去,嘉峪关曾是酒泉(肃州卫)所属的关隘,现今酒泉市的肃州区和金塔县一带,当时是重要的防守瓦剌的国防前线。为了把前方敌军入侵的重要消息,快速传递给守军,在沿线地势高,易观察的地方,夯筑了众多的烽火台,在敌军入侵时,白天放狼烟(有人说狼粪燃烧后冒浓密白烟,多用于燃烧发信号,故谓狼烟。我个人认为,敌军入侵,犹如狼群而来,所放烟雾自然叫狼烟,金朝统治者自封狼主,他们来袭也可叫狼烟)夜晚燃明火,接递传送信号,所谓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有点像现在的电讯铁塔,一个接一个依次传递。
时间过去了六七百年,岁月沧桑、王朝更替,当年的边关要塞、烽燧国垣,随着疆域的延伸,已不再是边关屏障。荒弃的要塞,孤寂的烽燧,残缺的长城,在夕阳残照中仍驻守着廖落的古原大地,向来人倾诉着古老的坎坷,向未来展现着曾经的辉煌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酒泉的长城、烽燧凭吊一番吧!
这是位于肃州区果园乡高闸沟墩明朝烽火台,矗立在农田中间,是一座少有的巨大烽火台,高有2O米左右,底部30米左右,呈正方形,在烽火台上面又筑了一个小台,形成了台上垒台的结构,在酒泉现存的烽火台中比较少见。烽火台南面毁坏较为严重,东北两侧面保存很完整。如今上面架了一座地理高地径纬架,尚发挥着余热,是保存比较完整的烽燧,旁边还保存一座小墩。据当地老人说,因为高闸沟墩烽火台南临讨赖河,位于肃州城北,且地势高峻视野开阔,能观望周围远处,是一个大烽火台总哨,以前有围墙,形成一个传递军情信息的防卫体系。后来烽火台的围院等辅助设施被开成了耕地,但从现存的大小墩台尚能看到当年的大致轮廓。
位于酒泉怀茂乡的明长城,上面长满了蒿草,成了一道长长的土草梁,延伸向远方,若没有人介绍说明,已很难看出是长城了,周围草地、农田、水洼包围浸蚀着墙体。十几年前,我曾来过,还偶尔能看到夯土的墙体,这几年肃州地区雨雪较多,这一带多处积存着水坑,加速了长城的浸蚀。
位于酒泉银达六份湿地湖滩上的长城是少有保存完整的,很奇怪这里沼泽草滩,泉眼涌流,长城能屹立几百年,墙体墙基不长杂草,据说当年夯巩长城时,粘土用蒸笼蒸过,高温熟土草籽不能生根,几百年过去了还是管用。长城一一北国一一黄草一一古原,看不尽的苍茫厚重悲壮。
金塔县大庄子乡北河湾的峰火台,矗立在公路边上,来往的人常在台边合影留念。烽火台不远处的沙枣树,胡杨在春风中摇摆着没有一点绿叶的干枝,吱吱响着更现得古远荒寥。
酒泉还有多处明长城和烽火台,在干燥的戈壁上,保存得要好一些,下次我带大家到戈壁滩上去看长城,那又是一种不一样的视觉震撼,古人写烽火台的狼烟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时我们也身临其境去观览体验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