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辞职开始自由执业,有了看自传、听故事、偶尔写写东西的恶习,各种朋友各有千秋。其中个人最偏爱那些不安分的“刁民”,不按常理出牌,却打得精彩。
我喜欢的那群“刁民”是一群愉悦的偏执狂。创业、创新、不走寻常路。看这些故事是因为,我也正在选择这样一条路。但是,对于一个习惯了二十多年靠老师催赶来完成作业 & 瞟着老板定的KPI完成项目任务的我来说,选择自己干无异于是给自己挖坑,我也不知道,这个选择甚至在逼迫自己改变性格。
问个很俗的问题:你是为了钱工作吗?
上班的朋友和创业的朋友给我的答复几乎都是:赚钱啊。当然也有很多回答是为了快乐,不过身边这群跟我说要快乐为理想的兄弟姐妹们面对给不了钱或者钱给少了的时候,也会慢慢开始不免俗地抱怨,但是却很谨慎地不敢丢掉现在的工作,因为一旦如此,生活来源就断了。
我觉得为了钱是个特好的理由。现在大部分工作都会按劳分配,所以,如果你真那么在乎钱,绝对会为了拿到更多工资拼命想一个更好的方法做更多有效果的事情,考虑投入产出比,权衡利弊,尽量让项目利益最大化。
不要觉得上一段危言耸听,以我少有的职场经历就已经见证过活生生的案例,很多面试时恨不得精忠报国的,不在乎给钱多少的,到后来因为理想与现实不对等,热情渐渐消耗殆尽,进而抱怨工资,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而一开始明码标价,明确绩效比例的,却拎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见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做拼命三郎,工作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不是这个世界太功利,而是做事情不能盲目热血,多花些时间寻求更好的方法,分工协作,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一股脑用笨办法,什么事情都扛在肩上,费力不讨好。
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拼?
前些天和一位创投圈朋友聊天,我问他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他说了两个点,第一是“过度自信”:三寸不烂之舌靠得不是狡辩之才,是来自于对事业的坚定;第二是“强大的内驱力”:你不是陀螺,不能靠别人抽。
这两点换到工薪族身上照样管用,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到海枯石烂,并且自动自觉加班加点去学习和提升,再加上一点为人处世的技巧,升职加薪正常情况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聊回自己的事。我的性格属于后知后觉型,这让我很苦恼。创业比想象中多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开始越来越佩服以前的老板。一个公司要具备的任何细枝末节都要想,虽然不需要精通,但是一定要想到。从没做过战略部署,这让我很被动,这几个月听得最多,最打击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你都不知道!” 这种挫败感来自于:这是本应该做好的事,你没做到。以至于一直在追赶,但是感觉总也追不上。
由此发现一个现象,当你高速运转却发现团队踏错节奏的时候特别焦虑,在一个没有节假日概念的人眼里,期盼周五、期盼周末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在所有的招募启事里都一定会写“传播是一件365天全年无休的事情”(我们的工作与传播有关)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每个重大节日及热点出现,以及全年大大小小活动的前中后,都是品牌大战的时候。
我的三任boss以及喜欢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停不下来。在你觉得打完一场胜仗要庆功或者休息的时候,他们下一个目标早已经形成了,不是酝酿,是形成了!每次和他们聊都觉得信息量太大,以至于一段时间没见再聊的时候要全神贯注。
以前不能理解,觉得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都有崇高的理想,直到现在逼迫自己站在生杀决策的位置上,我没那么高尚,爱自己的事业爱到疯狂,就是看到孩子们可能盲目可能懵懂地伏案在办公桌上的时候,就觉得,你得养活这一大家子,要赶紧想办法。
所以,到后来别人问起为啥那么拼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一个机器开了阀,可以不动么?
写到这儿,该怎么峰回路转回钱的问题呢?前些日子问一个姐姐的话可能比较合适放在这里。我问,为什么你现在手头几个公司同时运作,看起来这么驾轻就熟?她脱口而出,当你积累得足够多的时候,自然就这样了。
This topic will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