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
读小库3岁以下第五辑附带两本家长看的书,《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和《他怎么总找我麻烦?!理解六至十一岁孩子》。
上周在回家的路上看了小红书,共十二章,目前看到第五章,以下内容只说一至二章,算是读书笔记,附带一些个人评论。
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极少有人记得。
——安托万·德·圣 - 埃克絮佩里
第一章 一个孩子比一株植物复杂得多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可你又是怎么报答我的?
叶子掉个不停,还长得东倒西歪!
等着吧,我不会再给你施肥了,也不会再让你晒太阳了。
罚你在楼梯间面壁思过,看你到底知不知道这里谁说了算!
养一盆花,如果掉叶子或者长了虫子,你肯定会想办法解决,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对,而不是像上面这样说。
任性,是不存在的。
这个词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自己定义的,任性只是小朋友的大脑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时给出的一种回应。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任性”,大脑还在发育嘛。
哪些行为会减少“任性”的发生
- 倾听,说爱的语言
要认真听小朋友的问题和疑虑,并多说一些爱的语言,比如:我爱你、我喜欢跟你一起玩、我想你了 - 高质量陪伴
拿着手机边玩边陪两小时,不如半小时的亲密陪伴 - 多一些身体接触
抚摸、亲吻、拥抱,这些动作会刺激“催产素”(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
大哭大闹、情绪崩溃
有时候会这样,甚至有的小朋友经常这样,这很可能只是他在释放压力,家长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威胁”或者“体罚”,而这其实只会加剧,并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
“乱发脾气”、“故意捣乱”
这其实也是家长们自己定义出来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他在测试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发脾气还是捣乱,肯定有背景是我们没了解清楚,发脾气必然有原因,而原因基本都是在父母身上。捣乱只是大人们对某种在自己眼里不好的行为的负面表达,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小朋友的行为,然后叫捣乱。而小朋友在测试自己能力的时候被大人们打断可能才是真的捣乱。
正确做法:首先,理解发脾气、捣乱的行为不是故意或有意的;其次,反思是否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导致他发脾气、捣乱。
第二章 十二至十八个月,父母说“不”的时期
大人说“不”的时候比小宝宝说的更早,可能还更多。
说“停”,别说“不”
不要碰、不许动、不能摸,当小朋友可以走,并且用手去探索的时候,家长们说的以“不”字开头的话真是太多太多了。
减少说“不”,用“停”代替
规矩听不进去的原因
- 他还没有成熟的抽象思考能力
- 他还没办法长时间记忆字词
- 他还没有抑制行为的能力
- 优先探索自己的新技能
- 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否定信息
解决方法:
- 少用否定句式,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什么
- 重复提醒,因为小朋友只顾眼前,不能牢记禁令
小试验:“从现在起,不要想长颈鹿”
然后你的大脑里可能只剩下长颈鹿啦。
我想要
- 当小朋友说“我想要……”的时候,要么立刻满足他,如果不能立刻满足,可以先满足一部分,而不是说“等半小时”。
小朋友对时间没有概念,他认为的时间长短真的没有任何标准。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就把现在这一刻之前都统称“昨天”。 - “我想要……”可能不是真的想要让你买,而只是“我看到……”“我认出……”的另外一种描述方式,两岁半之前,小朋友们还无法区分“意愿”、“欲望”、“要求”和“指称”。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他都用“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