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2、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3、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
4、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5、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6、陶行知先生的: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7、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8、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9、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10、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11、“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12、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能力为目的。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2、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古诗词熏陶,培养阅读的习惯,不强求的教育
3、在提高孩子阅读速度上,有一些细节要注意:第一,不要让孩子低低地读出声来。第二,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第三,可能的话,尽量租书看或借书看。
4、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好阅读要求孩子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尽量不要让孩子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5、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6、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和量的积淀,我认为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首先是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其次是长篇小说一本书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中心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
7、“当你要求儿童说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就像钱理群先生说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
2、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3、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4、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5、当你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想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把思路理清楚,这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效果要好。
6、家长在鼓励孩子发展个性的同时,要引导他理解和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应该是视野开阔的,是有高度的,所以应该是具有宽容气度的。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
8、人在针对自我做一件事时,也必须要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这就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第四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2、正像空气对于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3、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
4、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
5、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6、我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
7、采取“考好不奖励”政策。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够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作目的,却把学习当作一个手段,真正的目标丢失了。
对孩子来说,一旦觉得某件事情是任务,他就会同时有苦役感。
第五章家长应有的智慧
1、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
2、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在实物上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记功簿”。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他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
3、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
4、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纵容只是溺爱。“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出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
5、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树立起他对学习的自信。有了兴趣和自信,你还怕他学不好吗,还怕他自己找不到方法吗。
6、家长要确立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都不打骂孩子。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7、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地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
8、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生活制度一开始就得到合理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9、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7%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
2、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
3、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4、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
5、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从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他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
6、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
7、我们要让孩子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应该让他们知道生活还有阴暗面,还有危险。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第七章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2、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这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把上网当作“任务”或“惩罚手段”,而不是当“奖品”安排给孩子,是否会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那么家长在每次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就告诉他要惩罚他,上网去吧,必须连续玩够十小时,不够就惩罚再玩十小时,直到他累得求饶。这样,孩子慢慢觉得上网不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惩罚。反复多次,可能会让他对上网产生逆反心理。
3、“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如果说真有一种药能治孩子的毛病,那么“减少干预”和“自由的气氛”应该是最好的两片药。
4、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性”,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给他们以尊重,发展孩子潜能,让他们学会独立做事,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