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课题群里,看到了糊涂群主发的一段话,是有关“麦穗理论”的文字。如下: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麦穗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里的三个弟子,第一个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闪婚一族,遇到一个觉得合适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结婚,然而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闪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闪离",结果很悲剧。第二个弟子属于挑剔的心态,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挑来捡去,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对比较行的都错过了。而最后一个弟子是一个比较明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适合的,这就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很多人总说,自己的缘分没有到,其实不然,只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而已。
这也是博弈论的一种。
郑霞老师说:“@糊涂 像极了,就是这样。胡总可以用这句话发个圈吗?”
糊涂群主说:“没问题啊!其实我写这段话是因为今天我想选择一节好的课程,结果发现我看了六节课,最后选择的竟然是第一次看的那节课。”
郑霞老师说:“ 回头那节课还在,选对象再回来,人已经被别人选走啦![偷笑]”
原来,糊涂群主是在工作中有感而发。我也百度了一下“麦穗理论”,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这就是婚姻。”
如果用你一生去等待,你总能找出最适合你的那个人,但是你能用一生去等待吗?既然不能,就珍惜手里的麦穗吧!
其实,爱情、婚姻从来没有最优解,只有相对优解。就像在麦田中摘取了麦穗,我们总会在后面发现比它好也比它差的麦穗,我们也会发现和我们共度一生的人很可能不是我们自己最爱的那个,但是也不是我们最讨厌的那个。找一个自己喜欢且合适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可这样的几率太小。如果我们用尽一生等待固然也许会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但也错过了自己最好的年纪和幸福,又有谁拥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呢?所以我们也都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所以,最美的最帅的最富有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满意的,才是最优解!
爱情如此,婚姻如此,人生也如此。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能从“麦穗理论”中,汲取智慧!做一个生活中的智者!
悠于不语斋
201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