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出,写了一些小感受,却始终不能记忘怀。现在一并整理在此,留作纪念。广东现代舞团的舞蹈《小羽的气球》令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这次北京的舞蹈双周开幕前,忙于别的事情没有来得及买票。本来是被朋友拉去看了前一天的演出,感觉不错想在结束前临时挑了这一场来看。我毫不夸张的说,非常幸运的可以看到这场演出。它带给我的震撼从感官,形式到编排是全方位的。
1 形式
首先,我虽然很擅长学习语言,但是我和语言却没有那么亲近。相信言多语失,能量内损的原则。这种纯肢体语言的形式带给我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更何况语言虽然变化无穷,但是表达总是有边界的。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可以从这逻辑的框框里解脱出来,进入更大的空间,解开身上的枷锁,释放我们的情绪,抚慰内心的伤痛,好比进入,对,那个叫梦的地方。那里也有潜意识和自我疗愈的能力。
这一场演出,就好比周末午夜前的梦境交响曲的前奏,把我拉到那个边界地带。没有任何准备的,在演员重复亦或多变,然而生机勃勃的身体意象下,汹涌着我的记忆,粉碎我的小情绪,打破我想象力的边界。一切仿佛被再造了一般,重新在一个更广博的空间里,恢复了秩序。
这种以舞台为宇宙,以身体为意象的形式,解锁了一个儿时内向乖巧,并掉入过情绪陷阱的人的精神密码。我看到一些画面,家庭中的束缚,职场上的压力,而一切众生百态,只是我们时而伪装,时而挣扎,寻找一个出口。
2. 感官
感官很多时刻是封闭,固守在过去的,如果全然放松打开,便能洞察事情真相。可以随情势变化,随机应变。
这次的音乐和舞台也带来了那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效果。
其实在剧场外面的时候,我就已经隐隐感到了里面的强大气场,仿佛只是转了一条街,却换了一派风景。
记得开始是很多人的出场,空寂的背景声,伴随着他们身体好像上了发条一样的自发运动。忽而柔缓忽而激亢的电子音乐,随着演员的表现营造出生动的内心活动。
有时候那样的追光打下来,把舞台分成几个不同的平行世界。观众一下坐在了上帝视角。激烈的场景,仿佛白天那个热闹撕杀的世界,欢乐,荒诞,激情,一天天的死而复生。骤然光暗,留下失控的人在那里喃喃自语,旋转不止,咀嚼疑题,满天纸片。
而当所有的气球升起的时候,所有人开始欢快起舞,音乐治好了一切。”Do you really want to hurt me?
Do you really want to make me cry?”这首节拍明快的歌,笑中带泪。
然后,人群散去,女主独自接受寂静的沐浴,动作安详,却突然发出痛苦恐惧的嚎叫。一切只是轮回。
3. 故事编排
很多人在追寻着那样一个气球,瞬间失重的感觉。就像台词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诺言的故事。“再次相信真的很难,但我找到了我的方向,爱情也跟随我到来,这次的感觉很真实。”
每一次,在男人或者女人,旋转得要脱离轨道的时候,都是那样一个戴着马面的神秘人出现,或是把他们脱离现场,或者与之一起疯狂起舞,贴身相随,不离不弃。
很多人在追寻着那样如原始兽性一般的东西,在撕扯中与人性合解。也许自性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导演笑称,当初选择这个形象只是因为这个戴起来最方便,跳舞时不会有阻碍。
而只有在与这种自性的博弈中,我们才能再次学会爱,放下自己,与我们的爱人并肩旋转。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三个阶段是与爱强烈相关的。一是我们童年的时候,然后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还有爱着的时候。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让我感到震撼,并且将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
现在也完全理解了为什么演出现场不让拍照的目的。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出是浑然一体的,从各个方面体现着编演人员的心血,这样从保护版权的方面考虑也完全能理解。另一方面,每一个现场都有着独特的时空魅力,不到现场也不可能体会,所以何不保留这一份神秘和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