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姐驿站彼此温暖交流
前两天,在成长社群看到申姐说二月除了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之外,2月增加自己的新体验内容,我看到了一条,新建自己的微信社群,要学习怎么做群主去运营,更好的为家人服务,他准备在社群帮助五个人。这个意义非凡,怀着去帮助别人的心去做这个事情,也去利己,达到一种共赢。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种心态。这也符合了稻盛和夫的理念。
第二条学会发朋友圈,怎样能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这是出于对别人的需求的优先考虑,记得要事第一里面说,人永远比事情更重要。知道我能做什么?通过外界的反馈这面镜子,更加内观自己,了解自己,客观的去认清自己,给自己做好定位,调整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这句话还是感觉时刻准备着去奉献自己,为别人提供价值的初心,真是难能可贵,后面一句,吸引同频人,用生命影响生命,申姐是那种真诚踏实的人其实很容易吸引到同频人,因为真诚最感人,我也是被申姐打动才被吸引主动去加入她的社群去互动学习,关键后半句,同频的目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你影响我,我影响你,也是达到共赢的目的。
其实利他等于利己,大家都会赢。
第三条,做IP打卡,做心中有大爱的人,明白老师说IP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成长展开给别人看。其实前面两条已经符合这个定义了,而且申姐做有大爱的人,这个价值感非常了不起,这种信念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去提升自己去服务家人。
外观别人才知自己,人贵自知之明。围观申姐,才感知到自己的卑微和不足,也汲取一份信念和力量给自己精神层面先去充电。
外观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才能有正确的世界观。
外观不同的人如何为人处世,我们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有自己的人生观。
外观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确定什么才是我们立德之根本,有自己的价值观。
外观优秀的申姐,我才能读懂自己。
人不是一座孤岛,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你自己,你怎么去跟别人去碰撞,去交流,去照镜子,去看到真实的自己呢,其实修心养性还是在平日里的细节处,点滴处,角角落落处,平凡中,普通里,去感受去反思去领悟去实践,思考清晰之后,再行动,微习惯,微行动,去创造。
社群互动感悟
记得有人说,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她做了什么,有时候甚至可以忽略她说什么,只是去观察她在做什么即可,
我看到申姐把自己的家庭琐事写出来,展示给我们,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几乎都是一样,不会十全十美的。她抄写菜根谭,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到群里。就是把群当成自己家一样,亲切的喊我们家人,而且还给我们装了一个摄像头去了解她的一言一行,这需要勇气和信念的支撑,很多她的朋友都蜂拥而至,看了一眼短短几天已经79人,我想这79人都是跟申姐同频的人,都是真诚的人,不然怎么会有缘相聚于此。
申姐说准备在社群帮助五个人,我想我可以成为其中一个被帮的,我也可以竭我所能去帮助其他人,就是这种想法,让我主动参与进去,我开启了一个提问,“怎么把控自己的人生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不随波逐流?”,申姐很快做出了回答,想必是早已想过了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在自己的节奏和节拍上走着,而且她的回答开头是,“我的做法是”,这种表达方式很高级,很谦虚,不强迫,没有好为人师的感觉。
关键词 有明确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日日践行。三部曲。这里面信念更重要我觉得,当然健康的体魄不用说。后面她接着补充,用一个个小成功树立自己的信心,信心是做出来的,用成就去堆积起来的,信心就是自己给的,从别人获取的不长久,只是一时的事情,做真正的自己,有独立的思想,少听外界的声音,这个话是这么说,我的理解是把专注力和时间更多留给自己,放在自己身上,聚焦自己,像智本一样先达到身心合一,才去感受天人合一。不与人攀比,才会有“我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自信心。
我接着也概况了一下“以终为始树立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的信念和态度去用微习惯持续不断的去做去实践去练习,也用一个个小成功小喜悦去给自己正反馈,内求为主,外求为辅。”从今以后,不要再问内求外求的问题了,申姐启发了我,给我这个问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内求大于外求,就是做自己的主宰,自己替自己做主,积极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成长自己。
怎么定义内求,拜师学艺是外求不?
拜师没毛病,关键是学以致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看个人。这句话也点醒了,过后与莲子的对话中,突然来了灵感,我创造了几个公式,关于道和术的角度的引申,要想自己变成牛人,有一个公式
悟道+创术=牛人,像素级模仿牛人:学道+学术 ,到悟道+创术,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超越,主要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强不强,悟性慧根如何,其实就是有没有深度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有独立思考才能有鉴别选择能力。
申姐也是在群里做了另外一件事,帮我回答问题,帮了我这个人想清楚一个问题。人的成长过程中,真的需要名师指路,牛人带,否则可能在黑暗里要摸索很久也不得,今天还看到申姐发出了一个朋友的求助,“在家人面前,要不要邀功请赏”,答案大多数不要,我的回答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最近感觉思考问题的深度有所增长,想到的角度也多了,可能是跟着明白老师刻意练习慢慢养成的好习惯,反思敏感度提升了,我的回答是“不要,因为没有得到赞赏是因为我们做的少,做的还不够,应该继续做持续做,信念上要有为家庭服务贡献的意识,付出不求回报,你做多了回报自然会反馈给你,因为爱出者爱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量守恒定律,人不是铁板一块,是带有温度的高级动物,不是没有回报,是时候未到,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其问题的本质是情绪脑在闹情绪化,想要一个正反馈,那么可以替代的办法就是可以给自己奖赏啊,比如自己对自己说,”我这是为家人付出和贡献,要什么回报,没有也行,有更感激“,要有一种风险意识,家庭团队意识,这样下来,自己一转念,把情绪释放掉,继续付出,不用去邀功,到时候回馈自然会来,如果我们去跟家人沟通,那么可能有两种选择和结果,一种选择是委婉的说辞,比如讲个比喻和小故事,这样去启发对方,或者另外一个选择是纯粹的闹情绪邀功请赏,那么这样势必引起对方的反感,“原来你的付出必须有回报,你为我做这些觉得不值得吗”,这样下去导致内耗,原本的良性循环进入了家庭的恶性内耗死循环。我想大家肯定不想要两败俱伤的局面。”